前不久,在十分拥挤的地铁上,一位乘客突发晕厥,幸好旁边座位上一位阿姨迅速扶住了她,避免了摔倒。这位乘客缓过来的时候说是因为自己早上匆忙赶时间没吃早餐,再加上以前有低血糖,所以才会犯晕。周围的人纷纷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零食分给她,直到临下车时,这位乘客的低血糖才有所缓解。
此情此景,小编也不禁心里直打鼓,原以为只有糖尿病患者治疗不规范才会低血糖,难道正常人也会因为一顿不吃早餐而低血糖?
低血糖是什么情况?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当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
低血糖有哪些症状?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尤其在一些拥挤、缺氧的封闭空间内,症状更为明显。
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的危害有多方面,既可以发生昏迷危及生命,也会对人体器官产生损害。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
1.反复发生低血糖会使病情变得难以控制。因为低血糖时,体内的升糖激素会增加,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反应:即:夜间发生了低血糖,机体采取保护反应,导致空腹血糖升高),造成血糖波动。
2.低血糖反应如果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脑功能障碍。
3.低血糖还可以诱发心血管系统病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
4.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
哪些原因会导致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糖尿病: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往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不合理或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导致,常见诱因有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延缓正餐或忽略了加餐、大量运动、胰岛素给药过量、磺脲类降糖药过量、酗酒等,都会导致低血糖。
2.功能性低血糖:多发生于早餐后3~5小时,这是由于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高或延迟反应,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较快,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峰值较高。在食物吸收高峰过后,血中仍有过多的胰岛素留存,以致低血糖的发生。
3.疾病因素:严重肝病时,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当糖摄入不足时易发生低血糖;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都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症。
4.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低血糖:长期进食不足,过度消耗,如神经性厌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泻等,会促使血糖下降;空腹过量饮酒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也会引起低血糖。
如何预防发生低血糖?
1.提高识别低血糖的能力,发现“苗头”及时救治。
2.做到健康饮食、生活规律
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健康饮食,分配好正餐、加餐量,控制每日的总热量。
3.经常运动
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精神面貌等,患者要合理规律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快走、打太极拳、跳舞等,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分钟。
4.正确选择降糖药物
药物使用过多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治疗,不可随心所欲,随便增减或停药;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5.规范注射胰岛素
要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6.常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应加测睡前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适量加餐,以免发生苏木杰现象(即:夜间发生了低血糖,机体采取保护反应,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7.尽早就医
如果低血糖每周发生多次,糖友应及时去看医生,查找原因,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8.随身带急救卡片及加餐食品
低血糖随时可能发生,因此糖友不仅随身带上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还要备好加餐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能得到及时治疗。
9.抢救低血糖不要慌张,心要细,动作要快
预防低血糖,意义重大,患者要高度重视,做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