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糖尿病要钱,低血糖要命。无症状性低血糖,更为凶险,会在难以察觉的情况下,让患者陷入昏迷,延误抢救。
低血糖发生的时会有饥饿感、出汗、颤抖、心跳加速、心悸、面色苍白、肢软乏力等表现。
同时,低血糖发生的时候,会有先兆症状,这样,就可以被患者和身边人发现,及时采取措施。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少数患者,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3.9mmol/L或者正常人血糖值低于2.8mmol/L时,却没有先兆症状,尤其是老年人,会在睡梦中陷入昏迷,错失抢救机会,这种情况,就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被认为与机体对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无症状低血糖的3大原因:
1.无症状性低血糖主要发生在患病时间较长,以及感觉较为迟钝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长期高血糖造成交感神经受损,使血糖敏感性下降甚至丧失;
2.反复发生低血糖,使大脑信号传递变得迟钝;
3.药物影响,比如患有心脏病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掩盖低血糖症状,使患者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低血糖对机体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1.低血糖极易带来脑组织损害。如果因低血糖昏迷6小时,脑细胞就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2.低血糖还会造成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死亡风险。
3.低血糖会减少肾血流,降低肾小管滤过率,加剧肾脏损害。
需要重点进行预防的主要是5类人群:
1.1型糖尿病患者;
2.老年糖尿病患者;
3.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
4.长期酗酒者;
5.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
预防无症状性低血糖,需要重视8个细节:
1.加强监测,特别是在改变进食量、饮酒、运动、调整药物剂量等情况下,应该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