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值得警惕究竟是什么病,我国发病率已稳
TUhjnbcbe - 2022/7/7 15:35:00

……

-年,20周岁以上人群,患病率9.7%;

年,18周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1.6%,前期患者发病率高达50%;

年,18周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0.4%;

年,中国地区成人患者已达,,,并持续攀升……

(*注)

如果你……

突然出现体重下降

多食、饭前易头晕心慌、汗出

尿频、尿量增多

不明原因的爱疲劳

一旦出现上述任一情况,就要提起警惕。

中国总人口约13.9亿(截至17年),也就是从理论上说,我们认识的每11个人中就有一名患者……

它究竟是什么病?别急着往下翻。我们先来看一个出人意料的街访调查,听听那些被随机选中的路人们,都是怎么回答的……

是的,这个病的名字,我们都很熟悉,它就是糖尿病。但对于它,你又很陌生。

谈到糖尿病,绝大部分人都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只需要按时测血糖、吃药控制。

每天打针?那是极少数1型糖尿病患者的专利。

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打针?YESorNO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越来越差,单纯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开始没那么好了,患者体内β细胞功能持续减低甚至完全衰竭,HbA1c(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控制不佳,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最终都要开始打针。

视频里提到的“一些糖尿病人每天都需要打针,1天打针1-4次”,并不是危言耸听。

人类对于尖锐的东西,总是有一种镌刻在基因里的排斥感。

当一根针贴近皮肤,你会不会有种莫名的恐惧?

身体要承受很多针眼,有些部位打得僵硬,一个个针眼密密麻麻,肿胀不消,害怕被人看见。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就是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

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HbA1c和空腹血糖总控制不住,第一次下定决心启动胰岛素。这对于第一次接受打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而言,绝对是一个身心双重磨难的过程:

刚开始启动胰岛素时,要住院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稳定后再回家自己注射;第一次面对凹陷性水肿、出血、瘀斑、皮下脂肪萎缩、结节等不良反应时的手足无措;注射完以后,如不及时吃饭,又容易引发低血糖等等问题……精神上更容易产生“似乎我离正常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了”等一系列心理焦虑。

每个从此阶段走过来,或者正处于此阶段的糖人,都难免要经历这样一个艰难的权衡:

即“我什么时候开始打胰岛素?”

其实,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控糖效果不好时,并不是只有立刻启用胰岛素这一条路。

一些新型控糖的注射类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胰岛素分泌和合成,发挥葡萄糖依赖性的降糖作用,从而达到比单独使用传统口服降糖药更好的降糖效果(只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患者),只要有效降低并维持HbA1c、空腹及餐后血糖,这个阶段的患者,是不必立即启用胰岛素治疗的。

仍可以享受跟正常人几乎无异的生活品质,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很珍贵的事。

糖尿病患者对生活品质的渴求更甚于常人,

因为失去了自由,所以更羡慕曾经的自由。

如果,视频里所说的#一周一次#(新浪微博话题)真的能在今年5月实现,大概会成为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共同福音……

*注1:资料来源于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注2:据世界糖尿病大会(IDF)发布数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值得警惕究竟是什么病,我国发病率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