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年近七十,患糖尿病20多年了,自认为血糖控制还行,平时空腹血糖在8.0mmol/L左右。但是说到“小心低血糖”,张阿姨总是不以为然:“低血糖?开玩笑!不可能,从未发生!就算低血糖,吃块糖就好了。”
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能做到对高血糖的严格把控,而对于低血糖的警惕性明显不够。其实,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表现常不典型,不易被发现。而低血糖带来的风险,往往都是致命的。
#1
什么是低血糖?
关于低血糖的分类,参考国际糖尿病协会ADA标准,一般分成:
1级低血糖:3.0mmol/L≤血糖3.9mmol/L。
2级低血糖:血糖3.0mmol/L。
3级低血糖:没有特定的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救助的低血糖。
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烦躁,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头痛、精神病样发作、癫痫样发作、昏迷等危及生命。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表现常不典型,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
#2
低血糖常发生
的时间段?
1.清晨运动时
运动过度,就会造成低血糖。尤其是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前可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切忌空腹运动。
2.服用降糖药时
胰岛素和磺脲类的降糖药若使用过量,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来说,胰岛素的强化治疗使低血糖更易发生。因此用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添加剂量。
3.夜晚睡觉时
很多糖尿病病人在半夜都会发生夜间低血糖,这与睡前的血糖监测息息相关。若睡前血糖值低于6.5,最好加喝一杯牛奶,以防止夜晚能量消耗过快。
如何防治低血糖?
1.合理饮食
规律饮食,选择正确的食物,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2.规律运动
运动量的突然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血糖的忽高忽低。
3.合理用药
在糖尿病初期,尽量选择饮食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开始用药物时,也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4.掌握自救方法:
5.身上常备糖果或零食,以备低血糖之需。
一般来讲,老年人是夜间低血糖的高发人群,多数老年人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对低血糖的反应也较差,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又称“隐匿性低血糖”,反复隐匿性低血糖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等。
如果您晨起头痛、头昏、乏力或者夜间出现恶梦、大汗等,都应加测夜间1-3点的血糖,小心夜间低血糖,及时调整降糖方案,而不要只根据1~2次的空腹血糖就做出判断!
供稿:消化内分泌肾病内科肖婉侠
编辑:赵宣琳
审阅:王萍
监制:刘贵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