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很多人都曾出现过低血糖反应,出现低血糖反应,应该怎么办?如何预防低血糖发生?出现了低血糖症状,血糖值就一定低吗?
我们有个住院的患者刘大妈,因为血糖过高,住院期间,改用胰岛素治疗,第二天早晨吃饭前,刘大妈出现心慌,出虚汗,考虑可能是低血糖反应,立即测血糖,但血糖值并不低,为5.3mmol/L。
刘大妈正好要进餐,早餐是馒头,炒菜,立即进餐后低血糖症状消失。
那么,为什么刘大妈血糖值并不低,却出现了与低血糖一样的症状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和人的体温调节一样,在人体内也存在着一个低血糖症状的调定点,
长期高血糖的人会使低血糖症状的调定点上移,这时候,即使测得的血糖是正常的,也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就像上面刘大妈出现的低血糖反应一样,会出现心慌,出虚汗,手抖,四肢无力等症状。
第二种情况是,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的葡萄糖不能正常的被周围组织利用,
所以,测得的血糖值正常甚至偏高,但是外周组织细胞内却缺少葡萄糖,从而也会出现饥饿感,心慌的症状。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刘大妈这样出现了低血糖的反应,但是测血糖正常,甚至偏高,那么,这时候是否需要处理低血糖反应呢?
答案是肯定的,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即使测得的血糖值正常,同样需要处理按照低血糖对待。
出现低血糖反应怎么办?
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因为老年人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一旦出现明显的心慌、出虚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要及时检测血糖,并补充碳水化合物,
如饼干、面包、馒头、糖果汁等,以便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防止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如果已经出现了一些障碍,就不要再进食任何食品了,否则会有窒息的风险,这时候应该让患者侧躺,保证气道通畅,并拨打急救电话,医院救治。
如何预防低血糖反应
第一、使用降压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血糖控制不佳时,不能盲目自行加大剂量,以免血糖下降过快,出现低血糖。
第二、糖尿病患者要确保每餐有足够量的主食,尤其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要按时吃饭,如果因为一些特殊的情况,不能按时吃饭,必须要先吃一些面包,饼干来补充能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第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每周运动五天,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量基本在运动结束时,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第四、要避免空腹饮酒,空腹饮酒会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酒,在饮酒前要食用一些主食或者饼干,糖果类食物。
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很大,严重时可能会损伤到大脑,一般情况下,低血糖的症状与低血糖的值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患糖尿病时间较长,胰岛功能较差的人群,两者是不一致的。
甚至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的高血糖导致了神经的病变,即使出现了低血糖,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这些都需要注意要定期监测血糖,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或者血糖波动较大,要及时咨询医生。
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是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写好姓名及用药情况,方便及时抢救。
晓丹健康科普,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