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述:
张师傅,男,73岁,糖尿病史11年,先后口服二甲双胍、瑞格列奈等药物,疗效不佳,2年前改用胰岛素治疗,平时血糖控制不佳,依从性差,独居生活,目前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先后在我院住院两次,病情好转出院。
张师傅清醒后追问病史,患者答:上午6:30注射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注射液)16U,由于忙于家务忘记吃饭,大约7:30左右感觉头晕,自己以为血压偏高,自行休息,症状仍不缓解,逐渐加重,后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住楼下),儿子上楼后给主管张大夫打电话咨询,张大夫告知患者高度怀疑低血糖,要求急测血糖并进食水果糖,医院确诊,结果患者家属给患者进食半个医院,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回想当时抢救张师傅场面,仍觉得后背发凉,假如当时家属送患者再晚来几分钟,此时患者可能已经……简直不敢想象后果。通过抢救这名低血糖患者,通过这个典型病例,不由得让我们思索几个问题!
为什么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不能按时间进餐?为什么患者不能正确识别低血糖?为什么家属不会测血糖?为什么医生嘱咐让患者吃糖家属还是让吃了鸡蛋?为什么?为什么?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假如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餐,假如患者出现头晕就能正确识别低血糖,假如患者出现不适家属能及时监测血糖,假如家属能及时给患者口服水果糖或糖水,我相信一定能够避免文中开头出现的严重低血糖场面。
我院引进台湾共同照护模式近四年,共同照护就是团结医师、护理师、营养师、眼科医师、运动师、卫教师及患者家属等一切可用因素来共同管理糖尿病,通过熟悉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战胜糖尿病。张师傅每次住院期间我们的医护人员大课堂及小组式教育时对于低血糖大讲特讲(强调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血糖宁高勿低,以免诱发低血糖及心脑血管病变),并要对患者一对一教育,但真正遇到低血糖时仍不能自救,差点酿成大祸。台湾参访时询问卫教师,其中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糖尿病患者初次卫教的内容就包括低血糖的救治,我们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