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血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血糖和糖尿病,却忽视了比它们更危险的低血糖。许多人肯定会有疑问,糖尿病患者应该是高血糖,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呢?很多人一看到高血糖吓得不行,反而对低血糖的重视很低。事实上,低血糖带来的危害更加凶猛。低血糖不容易被察觉,低血糖的表现轻者就是感觉心慌、嗜睡、出冷汗、突然感觉没力气、恶心、浑身发冷发凉,严重的会发生意识的混乱、障碍,昏迷,抽搐,昏厥等。
真实案例近日我院内科收治一位严重低血糖导致昏睡的患者,患者是一位有着20多年糖尿病的老“糖友”,每天打胰岛素,但总是认为加大一点胰岛素注射量血糖就不会升高,近日由于过量注射胰岛素,患者出现神智异常、小便失禁、昏睡等症状,急救来我院治疗,当时血糖1.9,(正常血糖是3.9—6.1毫摩尔/升)、血压/mmHg、呼吸不畅,而且患者还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衰,肾衰等疾病,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我院内科立即组织抢救,经过内科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现已转危为安,神志清楚。患者高兴的竖起大拇指为医护人员点赞
低血糖的危害一、低血糖“伤心”又“伤脑”医学上将低血糖定义为:健康人血糖2.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尔/升。成年人发生低血糖,会出现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症状。而老年人发生低血糖,大多没什么明显症状,部分人会表现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一旦发生低血糖,人体为了保护重要器官的运转,会本能地动员升糖激素去对抗胰岛素。但升糖激素除了升高血糖,还有升高血压、收缩血管的作用,于是会导致心脑缺氧,从而诱发心肌梗死、脑中风。二、低血糖的危害甚于高血糖01.增加心血管及疾病风险
有研究显示,与较少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相比,每年发生5次以上低血糖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了61%;频发低血糖患者的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分别增加了65%、38%和43%。
02.促进血栓形成
在急性低血糖期间,心脏负荷的增加还会导致血小板活化增加,凝血机能增强、促进血栓形成。
03.对大脑造成损伤
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有一定的区域选择性,进化越完全的脑细胞,对低糖越敏感。
大脑中有几个分别叫做尾状核、豆状核、大脑皮质、海马体和黑质的区域,对缺糖尤其敏感,最易受损。这些区域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功能,例如尾状核和海马体均负责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温馨提示慢性病患者用药应谨遵医嘱,切勿擅自调节胰岛素注射量,以免发生危险,一旦发生低血糖症状应及时补充高糖食物(糖果、葡萄糖水或含糖果汁等),如症状不能缓解或症状持续发展,医院救治。
专家简介李福学
内科专家
专家特长:
尤其对神经内科,如脑梗死,脑出血,脑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头痛的诊治有较高造诣。对本科疑难杂症有独特见解,能指导下级医师完成各种临床,科研级教学任务。
从医经历: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专业40余年,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及科研能力,曾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30篇,先后完成并获奖省级科研项目七项,临床经验丰富,在本地区有较高名望。
安丽芝
内科专家
专家特长:
精通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衰、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癫痫等急危重症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下肢静脉栓塞、肝硬化腹水、糖尿病有独到的见解及治疗方法。
从医经历:
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院副主任医师,多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经验丰富。
袁平霞
内科专家
专家特长:
擅长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急、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内分泌、肾脏病的急危重症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从医经历:
主任医师,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长期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曾医院心内科、北京医院内分泌肾内科、医院(医院)肾内科进修学习,工作经验丰富,曾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两项,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滦州市居民医保在我院直接住院报销,报销比例与医院相同。
医保类型
起付线
报销比例
城乡居民医保
元
75%
职工医保
元
在职职工
90%
退休职工
93%
—END—
医精于诚
人心于恒
医院
●职工医保定点单位
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单位
●滦州市大型医疗医院●聘请北京、天津、唐山、医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坐诊●舒适的就医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收费标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