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匀浆膳肠内营养制剂对鼻饲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将入院治疗的90例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研究成果,具体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本院接收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年4月~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数表法分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试验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5.78±8.26)岁,糖尿病病程2~23年,平均病程(12.33±3.19)年,体质指数19.39~25.45kg/m2,平均体质指数(22.67±2.17)kg/m2。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67.47±7.19)岁,糖尿病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2.12±3.07)年,体质指数19.95~25.22kg/m2,平均体质指数(23.83±3.47)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需鼻饲营养支持;患者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排除标准:有胃肠道手术史、恶性肿瘤、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由专科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且患者不应用其他降糖药物。两组患者应用的产品来自同一厂家,试验组患者应用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应用匀浆膳肠内营养制剂,营养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确定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匀浆膳肠内营养制剂的剂量,每一餐使用的低GI肠内营养制剂和匀浆膳肠内营养制剂的总干重相同,每餐人均约50g,按说明配制好,鼻饲速度相同,0.5~1h,一日三餐。
1.4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均进行三餐前后和凌晨3:00血糖检测,如果患者发生低血糖,则增加血糖测量频次。低血糖判断标准: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胰岛素使用量
鼻饲前,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每天使用胰岛素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糖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非常常见疾病,是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的疾病。糖尿病治疗中,饮食控制是重要的疗法,糖尿病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进食流质食物,在采用传统自制流质食物不能满足机体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时,又容易发生餐后高血糖而餐前低血糖情况,不利于血糖控制。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每天使用胰岛素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有效满足人体营养需求,且有助于稳定鼻饲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使用量。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传统匀浆膳的血糖指数较高,而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低血糖指数肠内营养制剂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抗性淀粉,消化吸收速度较慢,能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且摄食后患者不容易产生饥饿感。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此时并不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从而能有效降低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低血糖指数营养制剂含有大豆纤维,能有效降低血脂,促进血糖稳定。有学者指出,膳食中胆固醇含量比胆固醇种类更能影响血糖,而低糖类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血糖控制,主要原因是该类营养制剂中胆固醇的占比较低,糖摄入量减小。相关研究指出,高纤维膳食降低餐后血糖的机制是纤维能提高食物黏度,降低胃排空速度,且跨小肠黏膜静水层弥散使得纤维在小肠运转时较长,从而延缓了血脂的吸收。因此,低血糖指数营养制剂能有效延缓餐后血糖峰值的到来,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也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总之,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更有利于于鼻饲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原作者:孙玲1,何友花2
原作者单位:1.医院;2.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