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糖尿病,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的慢病,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首先糖尿病也有分型的,分为1型和2型,一般来说,在20岁以前发现的多是1型糖尿病,也就是先天原因导致的胰岛功能不足。而更多30岁以上发现的糖尿病,通常是2型的。就发病率而言,2型糖尿病发生率大于90%,1型糖尿病发生率小于10%。。那么问题来了,不管是1型还是2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症状及早发现呢?
如何发现早期的糖尿病,哪些症状要警惕?
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看自己是否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1、家里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从遗传角度来说,风险就高一点,因为糖尿病有遗传异质性;
2、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肥胖的人要正常维持身体的代谢所需要的胰岛素是普通人的5-10倍!所以,如果你是肥胖人群,可以想象你的胰岛该有“多累”!
3、40岁以上的人群,并不是说糖尿病的发生于年龄有多么密切的关系,而是说在岁月面前,我们的身体机能也是日益下降的。往往人过了30岁,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40岁身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效率也大不如前,是“检修”的时候了。
4、曾经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临床资料显示,这部分人群即便当初治愈了,但机体可能会出现对胰岛素的抵抗,这里同时也反应了母亲的伟大!
5、有高血压(成人血压≥/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者,这类人群因为有其他慢性疾病,会伤及各脏器功能,往往会与糖尿病形成合并症关系。
其次,一些典型的症状出现,往往预示着身体已经亮起“红灯”,可能是糖尿病要来袭了。比如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吃、多饮、多尿、消瘦”,但请注意这并不是什么“金标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会出现“三多一少”,加上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是缓慢发生的,患者本人也难以在平时觉察出异样。
有些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一些非典型的症状,如黑棘皮病(脖子处黑黑的总也洗不干净的样子),手脚麻木、冰冷,饭后3小时出现乏力、出汗、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皮肤瘙痒、反复的感染、月经不调、性功能下降等等。都有可能是糖尿病所引发的,需要重视起来。
最后,如果结合糖尿病高发人群以及相关症状,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附近诊所测一下血糖值。一般来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mmo/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但也不能仅凭一次检测结果就下定论,影响血糖值的因素同样很多,包括仪器精准性,情绪,甚至说在挤血时如果用力过猛,将组织间液挤出来,稀释了血液,也会影响最终结果。
因此,建议大家最好医院内分泌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糖耐量试验”,OGTT),目前它是用于糖尿病前期的筛查以及糖尿病的诊断。正常人的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2小时血糖<7.8mmol/L。
我是药疗君,若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并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吧,感谢您的支持(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好看”,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