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四大常见误区,您有没有
TUhjnbcbe - 2021/2/11 14:46:00

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糖尿病的治疗应该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合理用药。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哪些误区大家需要避免呢?尤其是刚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那些没有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更加需要注意,避免误区误导你,避免受到误区的伤害。

误区一:抱着一些自以为是的理由,拒绝吃药

对于一些糖尿病前期或比较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以前的糖尿病指南要求医生往往首先采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调节生活方式的方法,来鼓励患者通过减轻体重、改变饮食习惯来降低血糖,如果经过3~6个的生活方式调整,血糖仍然无法控制的患者,才使用降糖药物。确实也有一部分患者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然而有一部分糖尿病中晚期的患者,也坚持不吃药,这些患者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知,包括:1.“是药三分*”,不能过早的吃药;2.自己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没有临床症状就不需吃药;3.一旦吃了降糖药或打了胰岛素就会产生依赖性,甚至会“上瘾”,所以不能使用降糖药。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合理的使用降糖药物,尽早控制血糖对患者是有积极作用的。使用降糖药不存在什么成瘾性,而且降糖药带来的副作用是非常轻微的,可以承受的,而长期的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对身体所产生的伤害及带来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所无法承受之痛。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吸取教训,积极参加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多学习糖尿病知识。

误区二:一味药或一个方案吃到底,很少或者从未检测血糖

定期检测血糖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血糖检测我们可以了解目前的血糖控制的怎么样?是否高血糖或低血糖?目前的降糖方案是否需要调整。但是有些患者,自从医生给他开了降糖药之后,就一个药吃到底,吃完之后,就自己到药房购买,甚至让其家属代为就诊,去医院购买,从未或很少检测血糖。他们认为糖尿病,已经在吃药了,想当然的以为血糖肯定不会高了。其实血糖与饮食、运动、情绪、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不断检测才能了解自己真实的血糖状况。医生根据血压检测的血糖水平来不断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最终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经常检测血糖,了解血糖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把血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必要时需要联合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共同降低血糖,包括胰岛素。而不是一味药吃到底,或一个治疗方案一直用,要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

误区三:把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同类药物合用是糖尿病患者用药中一个常见的错误现象:1.很多患者喜欢使用降糖的中成药和西药降糖联合使用。有些是合理的,比如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内含格列本脲),但是有些确实非常错误的,比如中成药消渴丸联合美吡达、格列美脲等任何一个磺脲类降糖药都是错误;因为消渴丸含有的格列本脲也属于磺脲类降糖药。2.有些患者把格列美脲等磺脲类药物与瑞格列奈等格列耐类药物混合使用,其实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类药物都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不宜联合使用。

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类别,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同类药物的混合使用有时候会导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同一类的降糖药物不宜联合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也不宜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比如格列美脲就不能和胰岛素联合使用。

误区四:跟风吃药

有些患者见别人吃什么药降糖效果好,他自己也跟着别人一起用这一种药。要知道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医生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的。适合张三的降糖方案未必适合李四,适合别人的降糖药,未必也适合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想要了解更多养生小妙招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四大常见误区,您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