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其自身胰岛素调节功能较差,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的危害毫不逊于高血糖,一旦失治误治,后果非常严重。轻度的低血糖会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但长期高血糖的患者对于交感神经的敏感度较低,对低血糖的反应也不够灵敏,所以很可能在没有上述症状的前提下,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前几天急诊上接了个78岁昏迷的女患者,查即刻血糖:2.3mmol/L,寻其原因才知是因为家属疏忽,多服了降糖药,还好发现的及时,否则老太太就有生命危险了。
那么,糖尿病患者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呢?1.无论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一定要按时使用,不可过早或过晚;控制药量,可适当放宽降糖目标,避免机体不耐受出现低血糖症状;2.用餐要定时、定量,不可吃得过少或过迟;3.运动要适量,避免空腹运动或过度劳累,适当的运动有利于降血糖,但是糖尿病患者若是运动量太大也可能导致低血糖。所以,一定要协调好以上三者的关系,规律饮食、规范用药、规律运动,才能有效防止血糖过低。
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重视血糖的监测,警惕低血糖的发生,了解关于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做出正确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