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一直是很多朋友的头号“冤家”,为什么这么说?现代人们的生物钟正在慢慢往后延,主动熬夜反而成为了所谓“正确”的生活习惯,但是自己真正想要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却发现,睡觉好像不是那么“随心所欲”了。
大部分的失眠的现象就是因为这种生活习惯,慢慢变成了病理性失眠,这会儿再想通过强制调整作息改变睡眠,就是难上加难了。
不单单是失眠,还有不少“病”都是熬出来的《黄帝内经》的第一篇《素问·上古天真篇》记载,“黄帝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大概意思就是,上古人寿命长,年纪大腿脚还麻利一点都看不出来衰老的迹象,为啥现在的人稍微一上年纪行动起来就没劲了?是时代不一样么?还是人们缺少了什么?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各种养生的方法,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和神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我怎么就是睡不着?曾经有一个三十出头的企业高管,每天工作忙碌,天天拼到凌晨才休息。
职场如战场,一刻耽误不了,不拼不行,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手机消息还一直响个不停。
白天没精神,晚上精神焕发,去单位体检,肝功能异常,他的舌红苔少脉弦细、口苦咽干,心烦喜呕且胸协不适,病已邪入少阳。指甲淡白不平整、无月牙,也显示肝血不足。
这时候问他能不能在十点半上床睡觉,他说能,但现在就是睡不着。
睡不着,那咋办,“人卧血归肝,睡不着,也要卧床休息”
《素问·五藏生成篇》曰:“人卧则血归于肝。”现代医学也证明,人卧下时回流肝脏的血液,要比站立时多40%,特别是右侧卧更明显。随着血液进入肝脏,血液中的酶、抗体和白细胞可以更多地参与肝脏的各种生化反应,帮助人体清除病毒,消灭病菌,同时也帮助已经受损的肝细胞修复。
卧躺还能降低肾上腺髓质产生的激素的分泌,更小限度地干扰脑细胞的活动,让身体进入真正休息的状态,身体各项功能将得到恢复,能量也得到补充。
《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病者,平旦慧。”这是一夜的“卧床”为肝病患者换来清晨的片刻安宁。大多数肝脏病患者,早晨的临床症状较之傍晚轻松些便是这一原因。卧床休息对扶助正气有好处,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上到肝硬化、肾炎、各种骨质疏松症,下到普通感冒,卧床休息都有好处;而对于急性病,如晕厥、中风、低血压、低血糖等,也需要先平卧再采取救护措施。
凌晨一到三点是肝经经络气血巡行的时间,这段时间若不能卧床休息,肝脏就不能吸纳更多的血液,肝血不能推陈致新,肝不能顺利地藏血代谢。
如果每日凌晨一点到三点都难以入睡,甚至定时地在这个时间点里活动,那便要小心了,这也许是肝病的前兆。
二千多年前,我国创立了时间医学——“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认为人体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十二经脉对应着十二时辰,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有盛有衰,根据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做适宜的事情,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依照“子午流注”,睡眠的最佳时间为亥时至丑时,也就是21点到凌晨3点。
21点-23点为亥时,属手少阳三焦经巡行时间,“三焦通百脉”,此时百脉须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代谢和循环。
23点-1点为子时,属足少阳胆经巡行时间。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与厥阴经互为表里,主三阳之中,属半表半里,为出入的枢纽,故有“少阳为枢”之说。人体只有在23点前进入睡眠状态,少阳经才能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凌晨1点-3点为丑时,足厥阴肝经巡行时间。
如熬夜,气血难以归肝,影响排毒和造血,人体脏腑得不到气血的补养,五行就会失衡而致病。
当然,凌晨3点到7点的睡眠也很重要。寅时到卯时,是手太阴肺经穴和手阳明大肠经的巡行时间,补肺气和、修复大肠,7点起床后排便、洗漱、早餐,迎接美好的新一天。
而中午11点到13点则是手少阴心经巡行时间,心脏是人体最累的器官,我们也不要忘记让心脏小息一阵子,为健康充电,哪怕只有十五分钟。
身体就像日益损耗的机器,年轻时机器新损耗得起,年龄渐长,机器旧了,损耗到一定程度,病痛忽至,悔之晚矣。
另外,大部分人熬夜并不是因为学习和工作,只不过是贪玩手机电脑罢了。面对电子屏幕,不仅会使眼睛干涩刺痛,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肝血过度消耗。
《黄帝内经》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五阅五使篇》又曰:“目者,肝之官也。”“久视伤血。”肝血长期过度消耗,迟早会生出病来。
现代医学也认为,良好的睡眠有利于避免生活习惯的疾病,而熬夜导致人体生物时钟紊乱,甚至将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发生。
就和岐伯说的一样,要想身体好,须顺应四时,遵循四季养生之道,更改不良生活习惯,于寻常平淡的细节中寻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