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老季是一名普通的刷墙工人,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老季干活就特别的拼,吃穿上也十分不讲究。
为了省饭钱,早上馒头配着咸菜,中午工地盒饭,晚上也是自己用小电锅煮个面吃。长期的不良饮食,加上时不时还要熬夜通宵赶活计进度,老季的身体很快就吃不消了。
时不时的头晕目眩不说,还耳鸣心慌,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高血压。医生开了降压药,嘱咐他要坚持按时服用。吃了一个多月后,老季觉得血压已经稳定,病症也不甚明显了,为了省钱省事,就擅自停了药。
没成想刚停了一周,在一次夜间工作的时候,老季突然觉得呼吸憋闷急促,眼前一阵阵眩晕,硬撑着下去后,突然一下就昏迷倒地了。
医生表示,在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会在药物影响下降低,可一旦停用或擅自减量的话,血压可能反复波动,冲击和伤害血管健康的同时,还很容易诱发并发症的出现,后果难以估量,所以不建议能擅自停用。
其实不仅是降压药,很多种常见药品一经服用就不能随随便便的停用。否则很容易引起难以预料的风险问题,特别是以下5种药,在用药的您可一定要注意才行。
一、药物骤停危害大!尤其是这5种
1、降压类药物
提到降压药,相信很多中老年人不会陌生。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高血压“大户”。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高达2.7亿。
而且高血压已经不再是人们口中的“老年人专属疾病”,患病群体正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这和当下人们生活压力、精神压力过大,以及不良饮食、不良睡眠习惯有很大关系。
一旦患病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管会因失去弹性而导致血管壁逐渐增厚,长此以往血液的通过阻力也会随之加大,很容易导致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出现。而口服降压药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
而骤然停止服用降压药则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大,对血管壁造成冲击损伤的同时,还会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另外,长期的血压反跳,还容易增加脑出血、心力衰竭、以及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类的药物一定不能吃吃停停或者骤然停服。要严格遵医嘱进行日常控制和治疗,按时、按量的坚持服用,将自己的血压及身体情况做好记录,遵医嘱进行药物的增减调配,不要擅自更换和停用
只有体内血压稳定了,才能给血管和其它相关组织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也能减少因此而对心、脑、肾脏等多个器官组织的损伤,降低心梗、脑梗、动脉硬化等问题的发生。
2、降糖类药物
除了高血压之外,糖尿病也是诸多患者心中的“灾难”。因为糖尿病也是无法得到有效治愈的,患者需要在饮食和运动上保持高度的自律和相关约束治疗。在此之后,若血糖还无法达到预期,那么就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来给予及时的控制。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的主要诱因则和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若血糖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身体的多个机能和器官组织都会跟着受损,其中以肾、心脏、血管等部位会首当其冲。而服用降糖药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等方式,从而减少人体血糖浓度,将之控制在安全稳定的范围之内。
常见的降糖类药物包括口服和注射两种,促胰岛素分泌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PP-4酶抑制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而以上用药也需多加注意,除了在联合用药上要谨慎之外,还应注意不要随便停药,否则很容易使得血糖在短时间内突然飙升,引起血管损伤和病变,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3、抗乙肝类药物
抗乙肝类用药的主要作用原理就是通过抑制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来延缓肝硬化、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过程。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乙肝患者的肝脏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器质性病变,需要口服苷类药物。这类药物也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切记不能随意停药。否则很容易使得体内病毒机体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繁殖,反而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同时肝脏也会因此而遭到不必要的损伤。
4、抗抑郁类药物
现代人生活不容易,特别是当代年轻人,身上压力和担子都很重,长期压迫的生活环境使得很多人的精神和情绪状态出现异常,而抑郁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抑郁和恶劣的情绪、心情有关,具体可表现为少言、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而抗抑郁类药物如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剂等,则主要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疾病药物种类。
如果患者在经过规律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那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逐渐减量和停药。但一定要注意,不可擅自突然停用。因为这类药物有一定依赖性,如果骤然停药,很容易出现头痛、焦虑、眩晕、暴躁、易怒、幻听等表现反应,不但对身体伤害大,很会增加后续的治疗难度。
5、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种类比较多样化,比较常见的包括雄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等。因其见效快且适用多种疾病种类,所以在临床上的使用也比较广泛。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时,是不建议骤然停药的。激素类药物也具有依赖性,突然停药很容易使得病情出现严重的“反跳”现象。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受损的情况出现,加重病情和治疗难度。
以上5种药物在服用期间,大家应切记不可擅自、突然停药。如有必要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将自身实际情况告知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的使用和停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
二、想尽可能的减少药物伤害,建议牢记以下几点用药技巧
是药三分毒,但面对疾病我们不得不吃药。生病了强撑着不吃药,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病情加重甚至还需要入院治疗,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为了减少药物的伤害,不能不吃药,要学会科学吃药,不能因噎忘食。那如何科学服药呢?
①不擅自更改用药量
不论是服用哪种药物,都要遵循医生叮嘱的用法和用量服用。因为各类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都是经过严格的临床实践得到的结论,只有严格按照执行标准用药,使得血药浓度处于适当比例,才能更好的实践药物治疗效果。
常见的像是胰岛素,很多患者会自行调整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如血糖骤降引起的严重低血糖反应等,都是很危险的。
②不轻易更改药物种类
除了用药量不能擅自更改之外,药物品种也不能私下更换。不要因为药物价格存在差异,就轻易更换用药,同一病症的情况下,受到个体实际身体差异而有很大区别,所以在用药时不能一概而论。
就像是高血压患者,有些朋友可能舒张压偏高,在药物使用上就会考虑使用利尿剂。而有些患者同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问题,那么厄贝沙坦则相对更加合适一些。所以并不能随意换药或更改用药种类。觉得自己病症好转了,便自行停药就更是不可行了。
③用药时间有讲究
药物在用药时间上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有的药需要在饭前服用,有的则需在饭后30分钟才能服用。不同时间用药可能会使得药物的药性发挥差异很大。就拿降压药来说,晨7点左右和下午2点左右,降压的效果相对更佳,也更有利于患者血压的稳定和控制。
也正因如此,建议大家在服药期间,严格按照用药指南指引来安排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三、经常忘记吃药,3种提醒方式不妨一试
人在上了年纪之后,就很容易出现健忘的症状。很多中老年人并不是“故意”停用药物或少吃一顿,还有的是因为遗忘才导致停药、断药的,对此,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如果平时经常需要吃药,或有多种药物需要服用的话,可以使用便利贴提醒法。
即把每天需要服用药物的用法、用量写到便利贴上,然后把贴到床头或冰箱等显眼位置,起到好的提醒作用,每天早起看一眼,就能对今天的服药安排“了然于胸”,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了。
现在智能手机应用普遍,几乎人手一台。所以用手机闹钟提醒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中老年人可以让子女和家人帮忙设定闹钟,到点提醒该吃哪些药物,这样就能准时准点的用药,避免漏用引起的副作用反应了。
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觉得不习惯,或自律性不强的话,患者朋友还可以选择“病友”相互打卡的方式;几个人相互提醒、打卡,这样不但能避免遗忘,还能相互交流饮食和疾病控制及相关治疗经验,一举多得。
总结:
总的来说呢,大家在药物的使用方面一定要小心谨慎,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和自己的主治医生沟通,切记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参考文献
常钊,马姝丽,李依琪,等.某院抗癫痫药物使用现状及超说明书用药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7(9):5.
党学军,王桂全..常用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