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节日欢庆,朋友相聚,喝点酒是必然少不了。但最近有一种说法:“喝酒脸红的人不易醉;喝酒脸白的人酒量好。”真的是这样吗?
喝酒的时候根据每个人酒量的不同,会有脸很容易红的人,当然也有喝了很多杯脸色好像都不怎么变的人,少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喝酒后头晕,脸色变得苍白的。
总之,这酒桌上的脸各有不同,它们也代表着每个饮酒的人喝酒之后发生的情况各有区别。
很多朋友会觉得喝酒脸红的人应该更能喝酒,因为喝脸红的人往往兴致更高,这边劝一杯,那边劝一杯,说话聊天也比之前放得开,这样的人一定能喝很多,千杯不倒吧?
其实恰好不是这样,喝酒脸红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意思是提示“不能再多喝了,适可而止吧”。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先被脱氢,分解为“乙醛”,乙醛是一种有毒的成分,必须再次脱氢分解为无毒的乙酸,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一部分朋友的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或乙醛脱氢酶作用效率低下,所以对乙醛的处理比较困难,乙醛无法顺利转化为乙酸,喝多了酒可能会导致乙醛在体内的堆积,如果在如此下去很可能会导致酒精中毒,因为乙醛的大量存在,会导致毛细血管的扩张。
所以从外表看起来这类人的脸色、甚至身体、四肢都可能出现发红的情况,如果看到这类喝酒就脸红的人一定不要再多劝别人喝酒,如果他还继续多喝一定要制止。
相对来说,如果脸色变化不大的人,说明它们的酒精代谢还凑合,身体并未出现对乙醛代谢的障碍,所以比起喝酒红脸的人要更能喝一些。
当然,有很多喝酒脸红的爱酒人士可不认账,即使脸红红的还要继续喝,如果经常如此对身体会造成严重损害,大幅增加肝脏的负担。
还有一类朋友喝了酒脸色可能会苍白,这部分人群可能是喝酒前进行了运动、空腹血糖较低,或者有糖尿病的患者。
酒精的摄入可能会抑制我们肝脏中肝糖原的转化(血糖不足时转化为葡萄糖稳定血糖),而且由于酒精忙着处理乙醛,这些肝糖原相当于车辆的汽油,是它不能缺少的动力,如此一来,如果本来空腹血糖较低,或运动后本来血液中血糖含量较低,肌糖原也没什么储存,加上肝糖原分解受限,很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出现手脚冷汗,脸色发白等状态。
酒精还可能会增幅降糖药药效,所以也更可能会让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总之糖友服药期间最好戒酒,日常最好严格控酒。
虽然很多朋友喝酒容易脸红,不过如果长期不引起重视,无脑痛喝,酒量也是可能“练出来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对酒精的分解能力提高了,只是因为大脑“麻木了”,大脑适应能力较高,不过,对身体其实很伤。
所以脸红的朋友不要为了撑面子硬是继续喝酒,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还应当多控制自己的饮酒量。
但对于酒后脸红的朋友,特别是一些稍微喝点酒就迅速脸红的朋友,喝酒时以下2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每次喝酒都迅速脸红,而且症状明显的朋友,很有可能就是体内存在乙醛脱氢酶缺乏或活性不够的情况,这样的朋友,建议千万不要喝“快酒”,喝的太快太急,大量的酒精迅速聚集,代谢产生的乙醛又不能被代谢,就很容易造成乙醛积蓄中毒的问题。
对于喝酒脸红的朋友,如果实在爱喝,偶尔喝点酒也无伤大雅,但注意尽量的不要长期大量饮酒,甚至是长期酗酒,有研究发现,喝酒脸红的人如果长期酗酒,罹患食道癌的风险更大,这一点也特别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