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无症状不严重无症状性低血糖更凶险临
TUhjnbcbe - 2024/12/15 17:36:00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前两天高中同学小聚。席间,李同学说要不是自己运气好,这次恐怕就缺席了。原来,半月前的一个周末,李同学驾车拉着家人去郊外游玩,返城途中,迷迷糊糊车子就冲出公路,一头撞在路边大树上,所幸是乡间公路,车开得也不快,车上的人均无大碍,家人刚从惊吓中缓过神来,却发现手握方向盘的他已经神志不清,家人急忙拦车就近医院。经查,全身没有外伤,血糖只有1.6mmol/L,属于严重低血糖,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液,症状逐渐缓解。

事情虽已过去半个多月了,然而每当想起这件事李同学都感到十分蹊跷。以往发生低血糖时,他都能感觉到心慌、出汗、四肢发抖等征兆,马上吃点东西就好了,但这次怎么毫无征兆呢?我告诉他,他这种情况属于“无症状性低血糖”,由于缺乏警示信号,因而更危险,危害更大。

一、何谓“无症状性低血糖”?

提起低血糖,相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一般说来,在发生低血糖时,人们通常会出现饥饿感、心慌、出汗、头晕、颤抖、面色苍白、肢软乏力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因为有先兆症状,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及家人发现,进而得到及时救治;但也有少数病人,在发生低血糖时(<3.9mmol/L)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我们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因为没有症状,因此难以察觉,病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容易被家人误认为是睡着了,而延误了抢救。正因如此,“无症状性低血糖”更加可怕,对病人身体的伤害更大,长时间低血糖会导致严重脑损害,严重者会导致植物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无形杀手”。

二、为何有些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没有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与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原因有三:

首先,长期高血糖会损伤交感神经,使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其次,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后,大脑会逐渐适应低血糖状况,不再发出预警信号;

另外,某些糖尿病人由于合并心脏病而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患者的低血糖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可以没有饥饿、心慌、手抖、出汗等前驱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三、“无症状性低血糖”常见于哪些患者?

“无症状性低血糖”主要见于病史较长、低血糖风险较大的糖友,以及感觉比较迟钝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包括:

1.1型糖尿病患者;

2.老年糖尿病患者;

3.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4.长期酗酒的患者;

5.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四、如何减少或避免“无症状性低血糖”?

1.加强血糖监测。特别是进食量减少时、饮酒过后、运动后、调整药物后、夜间等情况下,更需要增加监测血糖的频率。必要时,可以借助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全天候血糖监测,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

2.充分协调好饮食、运动和用药三者的关系。进餐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及睡前适当加餐,进食减少时,要及时减少降糖药的剂量;运动时间相对固定,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要适中,不宜过大,若临时增加运动量,需要及时加餐或临时减少药量。

3.原则上,糖尿病人不宜饮酒,尤其是不能空腹饮酒,以免诱发低血糖。

4.谨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加降糖药物(尤其是胰岛素)剂量。

5.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者,频发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6.为安全起见,凡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均不得从事驾驶工作。

7.糖尿病人如果反复出现心悸、头晕、周身乏力等情况,在排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后,要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排除低血糖。

8.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卡片及含糖食品,卡片上有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疾病诊断等信息,并特别注明:“我有低血糖,如果意识不清,请速将我衣袋中的糖块塞入嘴里,并医院”。以便患者突发低血糖昏迷时,周围人可以第一时间根据急救卡推断病因,做出及时妥当的处置。

(作者:王建华主任医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症状不严重无症状性低血糖更凶险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