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谭俊伟吴萍
患上糖尿病后,降糖药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然而,一些糖友在胰岛素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听见别人说好,自行擅自使用,甚至还有的使用家人的胰岛素……
对此,记者6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他们均表示,每名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治疗方案存在个体化,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胰岛素使用不当,会导致低血糖等后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糖友擅用降糖针竟低血糖
吴齐(化名)今年65岁,是名老糖友,从多年前开始就一直使用胰岛素。
最近,他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在和一名糖尿病病友交流时,他了解到,该糖友在用了一种“降糖针”,一周只用打一次,不仅降糖效果较好,而且还能帮助减轻体重。吴爹爹动了心,医院开了该降糖针回家打,打该降糖针时,他也照常使用之前自己的胰岛素。谁知,吴爹爹刚使用了一次,晚上睡觉时就突然出现心慌、出冷汗的情况,意识到自己可能出现了低血糖,他赶紧起来补充糖分,第二医院找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管雅文就医。
管雅文经详细询问后,了解到吴爹爹这两天擅自使用的降糖针,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有特定适应人群,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糖尿病患者遵医嘱使用时,可起到减重、抑制患者食欲的作用。她告诉爹爹,这类药品,本身是不直接导致低血糖的,吴爹爹是因为未经医嘱擅自使用该药,并将此药与胰岛素联用,胰岛素并未减量,因此出现了夜间低血糖。幸好及时就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经过住院调理血糖后,吴爹爹的血糖值已恢复正常。
不少糖友存在降糖误区
6日,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了解到,临床上出现降糖药使用误区的患者并不少见。
家住汉口的张婆婆(化姓)和老伴同患糖尿病,夫妻俩都在使用胰岛素。前不久,张婆婆将自己的胰岛素用完后,医院开,见老伴用胰岛素后将血糖控制得不错,自己也拿来打了几天。谁知使用后,血糖忽高忽低,后来实在撑不下去了,张婆婆才来到医院找内分泌科血液科副主任杨丽就诊。
杨丽详细询问了整个过程,并查看了张婆婆和老伴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发现张婆婆使用的胰岛素是短效胰岛素,一天需要注射3次;而张婆婆的老伴使用的胰岛素是预混胰岛素,不适合在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张婆婆使用了不适合自己的胰岛素,并且还每天注射3次,因此出现了血糖波动大的情况。
专家提醒降糖药需要遵医嘱使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问题不找医生,爱咨询自己的朋友、病友们,不少人就医时,常常说,我的朋友用了什么药效果好,我能不能也用这些药,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误区。”管雅文表示。
管雅文提醒,每名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不一样、胰岛素分泌基础功能不完全一样、肝肾功能的基础不一样,因此,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别人用了效果好的治疗方案,不一定适用于你,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管雅文也强调,患者不能因为现在一些胰岛素降价了,就随意加大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以免因此血糖波动太大。患者调药,需要遵医嘱进行,在医生的精心计算和管理下进行调整。”
杨丽也提醒,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方案均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建议擅自调药,以免因把握不好导致血糖波动,诱发低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