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超过了一亿人,据数据分析显示,中青年(15-49岁)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加,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
本期《健康时间》节目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胡耀敏做客直播间,向听众朋友们科普低血糖和血糖监测方面的知识。
低血糖发生时具体表现是什么?
低血糖可以表现为“饥饿感”,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症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当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在低血糖的时候,患者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糖尿病患者随身可以携带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等。记住口诀“双15”:15g糖,15分钟。建议口服补充15克糖分后原地休息15分钟,症状缓解后再活动。如果1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应再次进食15克-20克含糖食物。但是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否则容易造成血糖大起大落的波动。
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应该如何掌握?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应该如何掌握?
注射不同的胰岛素,血糖监测的频率、时间等也有所不同,具体介绍以下三种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和睡前血糖。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随地测血糖;如出现不明诱因的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若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应监测血糖2~4次。
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
在血糖达标之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
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
点击下方收听完整音频:
编辑:汪婷婷徐新茹(实习)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