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丽娜通医院提供
在内分泌科门诊,经常看到医生“苦口婆心”地引导糖尿病人要注意饮食结构,积极控制血糖,患者们一定也自行学习了许多保健知识。那么到底不同的饮食结构对血糖存在怎样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体验糖尿病患者的感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牟新购买了动态血糖监测仪,尝试了不同的饮食结构,记录下了以身试“糖”的两周。
每年体检时,牟新的空腹血糖都在5mmol/L以下,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下面是“亲身说法”环节:7月2日:今天开始,我准备记录每天的饮食和血糖浓度,利用动态血糖监测仪。请科里的护士帮忙,把头发丝一样的血糖监测探头埋在了我的手臂皮下。护士叮嘱:不用特别保护手臂,可以随意活动。
图注:动态血糖监测仪的探头
7月3日:
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血糖记录。只听“滴”的一声,每隔15分钟自动测一次的夜间血糖数值就出来了:夜间平均都在4mmol/L左右,非常完美。
早餐:两个生煎,一碗皮蛋粥。
一上午的门诊确实有点累,中午回家时已经饥肠辘辘,首先看了一下上午的血糖数据,还不错,早饭后血糖最高只有7.8mmol/L。
午餐吃什么呢?
看到儿子的“存粮”老坛酸菜面,就是它了。不得不说,对于不经常吃方便面的我来说,确实美味,分量也挺足。过了半个多小时,准备上班时发现,血糖一下子跳到了11.1mmol/L,这马上就达到糖尿病的指标了!
下班前,一阵虚弱感袭来,紧跟着出汗,饥饿,心慌的症状接踵而至,是低血糖!赶快拿出机器扫描了一下,只2.2mmol/L,吃了点面包和水果,休息了一下,血糖马上就升上来了。
晚餐接受中午的教训,吃了素馅饺子12个。9点左右还加餐了荔枝、车厘子等水果。虽然含糖量比较高,但是血糖非常平稳,都在正常范围以内。
今日总结:对吃完泡面后的快速血糖飙升还是心有余悸。
人体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正常情况下可以把血糖迅速降到7.8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的正常范围),但是全国有接近二分之一的血糖异常人群,可能存在胰岛素分泌延迟的现象:早期血糖不能快速下降,后来血糖已经下来了,但胰岛素的分泌仍在持续,低血糖就出现了。
这就是医生们经常说的胰岛素分泌缺陷。看来,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的确不是好的饮食结构。
为了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饮食和血糖的关系,将后面几天的饮食及血糖情况做列表说明。
内分泌科主任牟新总结:
1、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吃饭拍照、记录食谱和血糖值的习惯。
2、血糖升高往往是从容易被忽略的餐后开始的。
3、最容易引起餐后血糖升高的食物是碳水化合物!
4、不吃饭发生低血糖的情况较少,多数低血糖还是由于胰岛分泌功能缺陷、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诱发的。
5、对部分患者来说,先吃菜,后吃主食可能有利于血糖稳定。
6、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