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商家不要想着把食品拐着弯说成药品
TUhjnbcbe - 2023/9/15 20:49:00

如果说喝水防治新冠,肯定是胡说八道。但是如果胡说的人拿出一套逻辑,肯定又有一定的蛊惑性。这套逻辑就是:多喝水能够有利于病*的排出——治疗感冒医生就建议多喝水——现在的奥密克戎感染者就按照感冒的方案治疗——所以喝水治疗新冠。而且在当前新冠治疗和方案和感染者居家康复指南中,也倡导足量饮水,保持电解质平衡。所以喝水治疗新冠。

听了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晕。而这也就是很多逐利心切的商家把食品往治疗作用上贴近的常用做法。而也正因如此,很多具有药食同源作用的食品被去掉了食性,说成了药品。比如,吃木耳防癌,吃核桃补脑,连生姜、*桃罐头也被当成了防治新冠的药品被抢购。

再说回那个喝水防治新冠的逻辑,这个逻辑理论的基础就是错的,错在把水的概念给偷换了,水是人体基本的营养素,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不足量饮水,人体的基础代谢出问题,不要说新冠,任何疾病都会加重。我相信,当年上甘岭缺水的 ,一定会有很大的伤病是和饮水不足有关。换个角度说,饮水也不是针对新冠,而是保证一个人正常地活着。足量饮水有利于身体代谢物的排出,喝水既不能消灭奥密克戎病*,也不能缓解新冠症状,只是一种生理需求。在描写战争的影视剧中有这样的场景,很多受伤甚至濒死的人,醒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要喝水,那是因为失血缺水口渴了。无论是剧中人还是观众,谁也不会把那口水当成救命的药品。

所以,喝水防治新冠这个歪理没人相信。也别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还真的流行过一阵“喝水疗法”,那是公众健康知识匮乏盲目轻信谣言的表现,对此,马季先生曾经表演过一段相声《一阵风》,事实证明。和打鸡血、甩手一样,喝水疗法就是一个笑谈。

但是,人们都知道喝水不能治病,但是对于同理的很多忽悠,不少消费者却并不明白,比如说喝羊奶可以降血糖,比如说吃叶*素可以治眼病。特别是当前疫情高发,增强免疫力成为全民共识,于是有的商家就把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直接说是可以防治新冠。基本的讲口就是大肆渲染增强免疫可以减少新冠发生,我的产品可以增强免疫力,所以为了预防新冠,应该吃我的产品。

其实,保健食品也好,营养健康食品也好,是对整个机体的代谢的有限温和的健康干预,这样的干预再怎么强烈,给人体带来的变化也是属于生理活动改善的范畴,而药品针对某种疾病的靶向的对抗性的治疗,给人带来的是属于病理变化的范畴。良好正常的生理状态是健康的保证,也是改善各种病理状态的基础。但是生理和病理终究是两个状态。由此,把生理延伸成病理。把食品混淆成药品,把增强体质的调理异化成疾病治疗的结果。这本身是一种消费误导。

关于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和营养健康食品的声称,食品安全法、广告法当中都有严格的规定,执法部门对于商家声称也有在法规范围内不同的处置。这些法规和举措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实事求是。直截了当。无论商家怎样修饰,在营销中制造食品治疗疾病的联想,肯定是违法行为。无论执法者怎样宽容,把食品说成药品总是必定要受到处罚。所以,商家还是不要想着把食品拐着弯说成药品。

食品,是指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食疗方对于疾病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更有很多临床营养和治疗疾病的案例,但是这里面有两点:第一,食疗也好、临床营养也好,或是为医学治疗提供支持,或是针对的是由于身体营养素的缺乏造成的疾病,第二,药品里也有营养药物,食品里也有特医食品,这些产品的作用是参与到疾病治疗之中。

但是食疗也好,营养支持也好,都和食品治病是两回事。犯了低血糖人晕倒了,吃一个糖块就立竿见影地满血复活。你能说这块糖是药品吗?预防新冠,专家建议喝牛奶吃鸡蛋,你能说牛奶鸡蛋是药品吗?现在这种强调食品药性的宣传不少,或者说有某种疾病吃什么好,或者说某种食品中的某种成分,有改善某种症状的作用,除了像张悟本那样挑事找打的,没有人敢公然说食品治疗疾病。而马三立相声中的《偏方治大病》,说“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讽刺的也就是这种食药不分的现象。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家不要想着把食品拐着弯说成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