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具有多病因及多种表现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活性障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失衡和慢性高血糖为特征。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约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风险,但很多人都对糖尿病存在着一些误解。
误区1:空腹8小时以上,血糖才准确?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平日最常做的检查项目,但是,在许多患者看来,只要是没吃早饭,无论是早点还是晚点抽血测的血糖都算是空腹血糖,其实不然。
研究显示:若测量时间超过早上10点属于超空腹状态,空腹时间超过14小时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对于使用长效胰岛素或是长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友;另一方面肝脏产糖会有不同程度增加,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这样并不能反映日常的血糖状态!医院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最好于清晨8~9点间完成测量。为了确保空腹血糖准确、可靠,建议糖友做到:
1.隔夜禁食8~12小时于次日早晨抽血化验,间隔时间不得缩短或延长;
2.前一天晚上应像平常一样正常进餐,不要故意少吃或暴饮暴食,夜间不得加餐;
3.保持情绪稳定及良好睡眠;
4.采血前不用降糖药(包括胰岛素)、不吃早餐、不剧烈运动。
误区2:吃饱才开始计时餐后血糖?
如果是化验餐后2小时血糖,这个2小时是以吃第一口饭开始看表计时,2小时后抽血。很多患者往往认为是吃完饭以后开始看表计时,餐后血糖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所以如果时间计算错误,也不会获得真正的餐后血糖结果。
误区3:测空腹血糖啥都不能吃?
测空腹血糖前,最好不要先吃药,因为测空腹血糖之前吃药会导致药迅速发挥药效导致血糖下降,这样的空腹血糖值不是准确的空腹血糖值。糖友们记住了,除了空腹血糖,一天中所有时间段的血糖都得吃了降糖药再测,但是测空腹血糖前一定不能吃药。
而且在长期不进食的时候,肝脏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会把储备在肝脏的糖分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液中的糖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所以这时的血糖水平不是真正的空腹血糖。
误区4: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空腹血糖只是糖尿病诊断中的一项指标,如果单凭这一个指标,至少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会被漏诊。
一般临床诊断糖尿病主要有三个接入点:空腹时血糖大于等于7mmol/L;饭后2小时或糖耐量实验血糖大于11.1mmol/L;不管是否进餐任意时刻检测均大于11.1mmol/L。空腹只能作为初筛,即使空腹血糖正常,我们也不能排除就不是糖尿病。
误区5:天气变冷不会影响血糖?
天气凉了,血糖可能也会受到影响。糖尿病本身就是影响血管的疾病,影响到大血管、微血管。冬季即便人在室内,温度没有室外那么低,但是仍然会受天气的影响。病情会加重,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等症状也会有加重的趋势。
治疗糖尿病,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值,减少并发症。糖友在餐后半小时可以安排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骑车、快走、乒乓球或羽毛球等。运动后可以再次监测血糖,如果血糖过低,应该进食些水果或者苏打饼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