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上升,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逐步增多,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1亿人,发病率高达12.8%,位居世界第一。
而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对于糖尿病的印象基本都是“高血糖”、“并发症”、“降血糖”、“胰岛素”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糖尿病带来的另一个危险——“低血糖”。
在“糖友圈”有这么一句话:“高血糖致病,低血糖致命”。意思是说,虽然高血糖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但进程相对较慢,而低血糖虽发生偶然、短暂,但往往猝不及防,损害心、脑等重要部位,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并非好事。
其实,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成为了所有患者和家属共同关心的话题。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定义为健康人血糖小于等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小于等于.9mmol/L,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血糖控制的主要障碍,很多患者对低血糖的恐惧更甚于慢性并发症。
低血糖有哪些症状?
轻度低血糖时患者可有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低血糖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
出现低血糖的原因都有哪些?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9mmol/L时可判定为低血糖。尽管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但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药物控制疾病时,很容易会导致体内胰岛素过多而葡萄糖不足,就会出现糖尿病性低血糖。
1、服用过多药物
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过大、用药后没有及时进餐是引起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
2、过度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在主食过少的情况下,更易发生低血糖,也更容易产生脑功能受损和身体其他方面的损伤
、运动量过大
在不调整饮食量和药物量的前提下,额外增加运动量会导致低血糖。
4、空腹喝酒
酒精可抑制肝脏产生葡萄糖,空腹饮酒极易产生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的自救方法
1、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及时补糖有助于症状的快速缓解,立即给予可快速吸收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约15~20g),如半杯甜果汁、一勺蜂蜜、几块饼干、两三块糖果、蜂蜜或白糖(2~勺)冲水口服等;若症状消除,但距离下一餐的间隔时间较长(>1小时),建议加食1份主食,如1片面包、1个馒头、-5块饼干等,以使血糖保持稳定。
2、这种情况应尽快就医
意识较为清醒的患者如接受上述处理15分钟症状仍不能缓解,或患者一开始就表现为意识严重丧失或昏迷,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求救,并尽快送患者就医。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避免低血糖?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务必及时进食。
2、运动注意要点
运动前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运动量应固定。
、用药注意要点
用药务必遵医嘱,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品及剂量,特别是胰岛素。加强血糖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4、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可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因此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5、随身携带糖果、糖尿病病历卡片
卡片上面留有家人联系电话及简单病史,放在容易发现和取出的地方,以备万一出现突发病情变化,自己又不能正确地诉说现在的感觉和既往病史,旁人可根据卡片的提示,迅速施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