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监测血糖,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有无低血糖的发生、了解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为调整饮食或用药提供依据。
因此,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已经成为糖友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想要做好血糖监测,您必须了解下面这些知识。
一、糖尿病监测空腹血糖的重要性及监测方法:
先看看对空腹血糖的定义:空腹血糖是指未进食含糖食物(或无热量摄入)8小时以上,过夜后早餐前抽取的血液所测得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能够很好地反映自身胰岛素分泌的能力;也随时了解糖尿病友空腹血糖控制的达标率。一般而言,糖友空腹血糖大于7mmol/L就属于空腹血糖偏高。
空腹血糖可反映胰岛功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指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哪些因素会导致出现不真实的空腹血糖结果,你必须得知道。
1.饮食因素,吃晚饭太晚的话会导致空腹时间不足8个小时,要想保证第二天清晨空腹血糖的真实性,晚餐一定要保持在一个平常状态。
2.时间因素,如果空腹时间过常就不叫空腹血糖了,有的人超过10医院就不准了。最好在8点前完成采血。另外,如果运动过量再去测血糖也就不准了,医院不要走得太急时间太长。
3、药物因素
药物是影响空腹血糖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晚间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出现苏木杰现象,也会使得清晨空腹血糖异常升高。再如有的患者发现空腹血糖高,就有意少吃早餐,或者加服餐时降糖药,这样就会出现空腹血糖高于早餐后2小时血糖的现象。还有的病人服用了含有降糖药的保健品,也会影响空腹或餐后血糖。
二、糖尿病人也要重视餐后两小时血糖
糖尿病人要避免餐后血糖大于10mmol/L的情况发生。因为餐后血糖经常高于10mmol/L,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可能发生损害心、脑、血管、肾脏、眼睛、神经等重要器官的情况。所以要重视餐后血糖监测。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标准——
理想状态是: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良好状态是: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等于10.0mmol/L。
糖尿病人监测餐后血糖的注意事项:
1.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因为不同的人用餐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人吃一顿饭只有十分钟,而有的人可能要四十分钟,为了统一,要求糖尿病病友监测餐后血糖,计时都是从第一口饭开始。
2.不要因监测血糖而停用药物。如果停药,监测结果也不能反映治疗疗效。
3.生活规律保持不变。
三、糖尿病人一定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1)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
(3)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
(4)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5)怀孕期间HbA1c是反映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指标。
一般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
3.8%~5.8%:血糖控制正常。
5.8%~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等急性合并症。
糖尿病人需要频繁测试血糖吗?
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的监测时间应有所侧重。
初发病及调整药物者:每周测4次,每次选8个点中的不同时间点。
病情稳定者:每月测2~4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手术前后、感冒、旅游等血糖不稳定时:每天至少测4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至少监测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
有低血糖症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都要增加监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