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NICU都要接收无数早产宝宝。当日,记者医院了解到,该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两年前收治了一个“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宝宝彤彤(化名),医院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护,康复出院,现已两岁,一切健康。
出院时的彤彤
据了解,彤彤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26周+1天,便“急不可耐”地来到这个世界,她出生时体重只有g。身体只有巴掌大小的彤彤皮肤透明薄如纸,血管细如发丝。由于各个器官的发育都不完全,彤彤从一出生就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贫血等症状,弱小的生命在死亡线上徘徊。尽管彤彤的出生体重和胎龄并不是NICU治愈宝宝中最低和最小的,但她的救治之路却是曲折的。
医院的医护人员介绍,在彤彤入院后,医院的医生立即给予暖箱保暖,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PICC通路输注营养液,微量母乳喂养。“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牵动了我们NICU所有医护人员的心,经过全力抢救和悉心照护,彤彤闯过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喂养关、出血关以及*疸关等严重威胁早产儿生命的难关,病情逐渐稳定”,医院NICU的一位医护人员表示,彤彤从呼吸辅助通气到鼻氧到箱氧,从保温箱保暖到抱出温箱,每一环节都经过医护团队的悉心救治、护理。
静脉营养到母乳喂养生长曲线逐渐达标
据悉,极低体重儿在出生早期营养支持的来源更依赖于静脉营养,但皮肤娇嫩、小静脉血管壁薄,反复静脉穿刺等操作都将增加感染的风险。为应对这样的情况,泉州医院的医生为彤彤留置PICC置管,成功置管为宝宝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
为了让彤彤顺利渡过喂养关,母乳喂养是最关键的一环。记者了解到,在喂养方面,由于喂食困难,医院的NICU团队医生通过调整奶方,采取了微量喂养,先是胃管鼻饲奶,接着是彤彤自己吸吮和胃管鼻饲奶交替喂养,直到彤彤终于能完全自己吸奶。这期间,彤彤的营养摄入量近乎严苛,喂养时间都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计算。
随后,在彤彤妈妈出院那天,医护人员专门为彤彤的妈妈进行了院外送奶流程宣教,鼓励他们要坚定母乳喂养的决心。随着NICU团队的精心呵护下,小彤彤一天天长大了,原本消瘦的小脸逐渐变得圆润,柔弱的小手也变得有力,生长曲线也逐渐达标。
“袋鼠式护理”促进生长发育
据了解,在彤彤病情稳定后,为了促进早产宝宝的触觉、视觉发育、满足宝宝心理需求,医院的NICU医护团队邀请彤彤的爸爸妈妈来科室进行“袋鼠式护理”,主管医生和护士手把手指导如何怀抱婴儿,如何哺喂等。
据NICU医护人员介绍,“袋鼠式护理”接触过程中,妈妈和彤彤频繁互动,彤彤的病情也日趋平稳,体重日渐增加。定期的袋鼠护理不仅让增加了彤彤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稳定心跳、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也促进了母子互动,增进了母子感情,有利于宝宝智力的发育和抵抗力的增强。
历时四个月日夜陪伴医护人员用爱护理
在医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彤彤逐渐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轻松地呼吸,体重达到了3.25kg,各方面指标也达到了出院的标准。为了让彤彤回家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照顾,出院前,科室医护教彤彤妈妈学会如何进行基础护理、早产儿喂养、生命体征监护等,为宝宝的后续护理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后,彤彤在医院NICU医护人员经过历时四个多月的日夜陪伴下,终于彻底脱离氧气机,顺利出院回到了父母怀抱。时至今日,彤彤的妈妈告诉医生,彤彤已经2岁了,现在可以自己动手吃饭,和哥哥一起玩,一起分享快乐,听此消息,医院NICU的医护人员纷纷表示,看着现在长大了的彤彤,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每年,我们NICU都要接无数像彤彤这样小胎龄的早产宝宝,他们如同寒冬里埋在泥土里的种子,虽然前路迷茫无措,但是仍然努力一点一点地往上长”,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王瑞泉表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前检查应予重视,尤其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和适宜的围产期保健,普及孕期保健常识,采取避免感染等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