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88851.html在之前的推文中,小发给大家分享过《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版)》的重点摘要。最新修订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也已于年4月19日正式发布;今天这期推文,小发将上述《指南》中与糖友们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部分摘录出来,以飨各位朋友。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仅作为日常血糖监测使用;
2,糖代谢状态分类(沿用WHO年标准)
3,糖尿病诊断标准
4,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疗机构,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5,仅检查空腹血糖,漏诊率较高;建议同时检查空腹血糖、OGTT(标准糖耐量测试)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6,因应激状态导致的高血糖,应激消除后需进行复查;
7,糖尿病分为1型、2型、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类型;
1型、2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特殊类型糖尿病是病因相对明确的糖尿病;我们在之前《糖尿病的分型》中做过简单介绍;
8,1型与2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相应抗体,不能单纯凭借症状进行1型与2型的区分;
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9,一级预防:控制诱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已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三级预防: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0,良好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
11,二级预防的主要策略是糖尿病筛查;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或随机血糖≥7.8mmol/L,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
对于新诊断、年轻、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及早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2,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降低各类并发症风险;对已经有并发症发生的糖友,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可以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
13,应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14,2型糖尿病成年高危人群包括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岁;
(3)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
(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15,医生根据检测指标和临床症状、生活习惯等,对初诊患者和复诊患者进行评估;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16,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控制需要系统的管理;
17,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SMES)可使患者不断掌握疾病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拥有更积极的态度、更丰富的糖尿病知识;
18,方式可包括个体教育、集体教育、个体和集体教育相结合以及远程教育,可以是大课堂式、小组式,也可以是个体式。小组式或个体化的教育针对性更强。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指导;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19,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20,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对照关系;
21,糖化血红蛋白管控目标的设定,要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维持风险与获益的平衡;
22,糖化血红蛋白无法反映即刻血糖水平,也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因此引入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及很多反映血糖波动的参数,优化自我血糖管理;
目前临床上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利用血糖仪进行的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白蛋白(GA)的检测等;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23,个体化营养治疗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0.3%~2.0%;
24,对于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控制总能量摄入,至少减轻体重5%~10%;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
25,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应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请审慎运动;
26,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及使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及电子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暴露;
低血糖
27,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28,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均可引起低血糖;
29,低血糖的可能诱因
(1)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2)呕吐、腹泻
(3)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4)运动量增加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6)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的应用
(7)血糖控制目标过严
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此类患者需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和持续葡萄糖监测。
上面把2型糖尿病与糖友们日常生活联系相对比较紧密的部分内容做了摘录,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儿:在预防、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改善生活质量,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