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岁女孩每天狂喝3升水,背后原因令人心疼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河南商报记者王蒙

说起糖尿病,我们往往会认为这是成人的“专属”。可是你能想象,就在我们身边,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可能正在受糖尿病的折磨吗?医院走访期间,就遇到了不少令人揪心的案例......

案例1:6岁女孩每天狂喝水,竟是糖尿病?

6岁的冰冰(化名)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几个月前不知什么原因,不断出现口干、喝水多、尿多的症状,几乎每天能喝3~4升水。

小小的身体为何需要这么多水?冰冰爸妈疑惑又担心。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接着冰冰逐渐出现意识不清!

紧急送到郑州医院,急诊查指端血糖:HI(血糖高,测不出);血气:pH6.!在内分泌科完善相关检查后,小冰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楚英娜指出,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及时采用外源的胰岛素替代治疗,可出现因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而导致死亡。

“实际上,像这样的情况早已不是个例”,楚英娜回忆道,就在前不久,科室接诊的一名7岁男孩也因类似情况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好在经过治疗后,两个小朋友的意识逐渐清醒,病情也趋于稳定。

案例2:这种糖尿病,也在偷偷伤害孩子

糖尿病常被大家称为“富贵病”,不当饮食或吃得太好也可能诱发糖尿病。近年来,随着小胖墩儿的增多,2型糖尿病患儿呈现出增加趋势。

12岁的堡堡(化名)是个十足的“小吃货”,个子长得也快,身高1米7的他,体重已经达到多斤,慢慢地,身体的各种不适给他带来了困扰。由于有家族肥胖和糖尿病史,细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显示,堡堡患有2型糖尿病。

治疗团队制订了系统的治疗方案,一方面通过注射胰岛素和口服二甲双胍降糖,一方面调整饮食,一段时间后,血糖稳定下来。出院后,妈妈严格监督堡堡,每天还会想方设法引导他坚持出门活动。然而难以想象的是,这样有些“辛苦”的坚持,可能要伴随堡堡一生。

糖尿病对儿童的危害有哪些?

医院的内分泌科,冰冰、堡堡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小糖人”的缩影,他们在不知忧愁的年龄患上糖尿病,从此与“糖”这个字眼如影相随。

楚英娜介绍道,糖尿病有多种分型,主要分为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混合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

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约为90%,大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至于触发1型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涉及这些因素:

遗传因素:比如父母患有1型糖尿病,那么,孩子患此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病*感染:某些病*,比如引发腮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可能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会增加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其他因素:比如化学*素。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由于肥胖发病率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在儿童发病也越来越多,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是低血糖、酮症酸中*,慢性并发症主要是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糖尿病肾病、眼病变、神经病变、心脏病变、足部坏疽等。

楚英娜表示,糖尿病目前难以根治,往往需要终身治疗和控制。也就是说,一旦患病,可能会让家长,连同孩子,一辈子都深受其苦。

解答:得了糖尿病,还能吃糖吗?

能享受甜蜜滋味的童年,才是快乐的童年,那么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说,是不是再也不能吃糖了呢?

“大家也不必谈糖色变”,楚英娜表示,糖不只是糖果、甜品中的糖,在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要占50-60%,它们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利用。平时若血糖控制良好,胰岛素用量合适,可少量适当进食糖。

另外,由于幼儿的感冒止咳退烧药等为保证口感都含有糖分,家长经常担心会导致血糖波动,实际上这些药物进食量小,含糖不大,是可以应用的。楚英娜指出,“导致血糖波动的主要是感染本身,而非药物。”

提醒:出现哪些表现需要及时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5种表现,家长就要注意了。

口渴/或排尿增加葡萄糖具有吸湿性,能够吸收并保持水分。所以,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会从细胞中吸收水分。人体需要更多的水,但也需要排出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和水。如果睡前上过厕所的儿童还会频繁尿床,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体重下降来自食物中的能量没有到达它需要去的地方。所以即使吃了很多食物,仍会感觉饥饿,体重也会相对减轻

容易疲劳大多数孩子一般比较好动,如果突然变得不太喜欢户外运动,总是疲乏无力,则有可能是发病前兆。视物模糊儿童眼部毛细血管中的血糖升高会使其视物变得模糊。

反复感染糖尿病会影响免疫功能,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各种发炎症状。如果又出现了伤口经久不愈等情况,就需要注意了。

楚英娜补充道,5岁到12岁是小孩子患糖尿病的高峰期,家医院进行体检,特别是有家庭遗传倾向的孩子,做到无病早治有病早防。

来源:河南商报家有小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