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救命贴老年糖友使用降糖药如何避免低血糖 [复制链接]

1#
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43.html
作者

陆基宗(主任药师)责编

麦子

药物降糖是治疗糖尿病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降糖药,一定慎防“低血糖”。关于降糖药的使用,老年人需要注意什么?医院专业主任药师陆基宗老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初期用药者特别警惕“低血糖反应”要知道,低血糖危害超过轻度高血糖。长效降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因降糖快速、持久,且物美价廉,颇受老年糖尿病人的欢迎。许多老糖友服格列本脲后,可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疗效。药效学研究指出:长效降糖药作用较强,如血糖本来就不太高的老年病人,过量服用就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且可持续较长时间,给病人增加痛苦,甚至危险。医学统计表明:近年来急诊室救治的严重低血糖症,其病因大多是滥服长效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更为可怕的是,低血糖对老年人的伤害常常是“隐形”和“不知不觉”的。“长效”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可持续24小时以上,因大多数老年糖尿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迟钝,即低血糖时也不出现如心悸、乏力、出虚汗和头晕等低血糖症状;而低血糖的伤害(如对大脑)却明显存在,且日积月累地加重……通俗而言,老年人低血糖危害超过轻度高血糖,因即使轻度高血糖对糖尿病人来说,也是习以为常、无所谓的,而低血糖可致昏迷、休克,出现危险!初期使用者特别要警惕引起“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尤其是用药量过大或活动量过大,及未按时进食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如饥饿感,心悸、烦燥、头晕、精神不安、出虚汗和手抖等,有的老年人甚至可能表现为精神失常、嗜睡和抽搐等症状,应饮用糖水,或立即进食,医院救治(静脉注射50%葡萄糖)。2老年糖友用药后当心“夜间低血糖”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率降低,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故易发生低血糖,特别是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尤其是服用长效磺脲类(如优降糖)后。故对这些药即使要用,也应避免1日3次用药。小剂量时可早晨一次服,中剂量时则早晨服2/3,中午服1/3,晚间尽量不用。老年人神经反应比较迟缓,更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当血糖下降到一般人有交感神经反应,如心悸、出虚汗和头晕等症状时,老年人可能仍无感觉。一直到血糖降到出现“大脑皮层反应”时,老年患者才直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低血糖昏迷等,此时已很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临床证实:低血糖比血糖稍高的危险性要大得多。故老年医学对“血糖”的控制标准,老年人可较中青年放宽2毫摩尔/升。如对中青年的空腹血糖为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4.4~8毫摩尔/升。放宽后,对老人血糖可在8及10毫摩尔/升以下。3夜间出现低血糖怎么办睡眠中低血糖不易被发现:如服用长效降糖药,即使白天不出现“低血糖”,也很容易在夜间0~3时出现低血糖,损害脑组织,长此以往诱发老年痴呆症。在夜间空腹的情况下,健康的机体会“动员”脂肪、蛋白质和肝脏中的糖元等进入血液中、转化成葡萄糖,供人体脑组织利用,从而避免低血糖对人体(特别是大脑)的损害!故老年糖尿病人如夜间出现心慌、乏力、震颤和出汗等症状被惊醒,应意识这是“低血糖征象”,可经血糖测试确定(用家用简易血糖仪)。此时应加一顿点心,且减少口服降糖药(或睡前胰岛素剂量)。对低血糖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必须经常监测血糖,以确保生命安全!4老年糖友如何避免夜间低血糖1.尽量不用“长效制剂”。因长效制剂作用时间过长,干扰因素多,不易控制,且现在市售国产所谓“长效制剂”,大多工艺还未完全过关,并不真正“定时”“恒量”释放药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动,特别是“低血糖反应”,此时应及时补充易“快速吸收”的食品,如糖水、饼干等。2.老年糖尿病人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该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但是用胰岛素更要防止低血糖,剂量不可过大。尤其是要防止老人视力不好或注射器刻度不清而搞错剂量。近年来不少老年患者应用了“胰岛素笔”(为胰岛素注射器),它在调剂量时,除小窗口出现剂量数字外,同时还可听到“哒哒”声,使剂量不易出错3.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查血糖。最好自购家用简易血糖仪,既方便、又可靠、且经济,必要时夜间也要监测血糖。许多老人为图方便,只测尿糖,认为可代替血糖,其实这是不可靠的!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糖阈也上升,以致血糖虽已升高而不出现尿糖,所以尿糖对老年人不能反映其真正的血糖水平,因此老年糖尿病人必须定期测血糖——仅查尿糖值极不可靠!——————————

医食参考杂志社出品

商务合作

-转

投稿信箱

kongtangcankao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