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关于糖尿病的谣言,那就多了去了,不仅是糖尿病,任何和健康相关的话题,都伴随着真相和谣言。产生谣言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没用科学眼光去看待疾病的,有把个体经历错当成普遍经验的,还有弄淆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的,还有的纯粹造谣的。
那么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就是:谣言张张嘴,科普累断腿。当然,腿断了接好了还要接着跑。今天就来说说那些常见的糖尿病谣言有哪些
使用胰岛素会导致上瘾
糖尿病治疗中经常要使用胰岛素,很多人担心对胰岛素的依赖是不是因为用胰岛素会上瘾。当然不会的啦。
胰岛素本身是我们身体一种激素,医生会让患者使用胰岛素是因为患者身体的胰岛素不能够满足正常需求,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外源性胰岛素来补充,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而在进行治疗后如果患者的胰岛功能能够慢慢恢复,这样患者就可以慢慢的停掉胰岛素。如果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就要及时进行胰岛素注射,这样才能够及早的让血糖稳定。
只有糖尿病晚期才需要使用胰岛素
当然不是。病情轻重应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判断,而不是用药种类;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降糖物质,随着病程延长,体内胰岛素分泌越来越少,因此需要从外部补充缺失的胰岛素。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冷了要加衣一样,当身体缺乏胰岛素时,就要补充胰岛素来帮助病人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
以下这几类情况建议一定要用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
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的2型糖尿病;
糖尿病分型存在疑惑时;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能将血糖控制达标时;
病程太长,自身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合并;
严重慢性并发症时;
妊娠期间;
外伤、手术;
严重的感染。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这个谣言的逻辑链其实看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糖尿病不能吃甜食+水果一般都很甜=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而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对食品选择的考量不是看一种食品甜不甜而是在于这个食品升高血糖的能力——也就是升糖指数(GI)食物的升糖指数越高,对血糖控制越不利。有测量数据显示,大部分水果的GI值其实是低于日常主食的。下面这个对比图可以看出常见水果和主食的升糖能力对比。所以,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只不过要控制量,不能吃多。血糖不稳的糖尿病人,可以等血糖控制平稳后再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血糖越低越好
血糖高是不好,但是过分控制血糖,很容易反复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对身体的危害远大于一时的高血糖,尤其是对人体脑细胞的损害更是不可逆的。因此,衡量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不要仅仅靠一两次的血糖偏高,而是医生通过患者自己记录的血糖情况和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来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要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并不是血糖控制越低越好!
吃糖吃太多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与吃糖没有必然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吃糖不是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原因。但是,如果大量摄入糖分,远远超过身体所需要的,那么多余的糖就会转化为脂肪,脂肪多了人就发胖,变胖了之后,就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所以,吃糖不是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原因,因为喜好甜食摄入了大量的糖分导致身体发胖,则可能诱发糖尿病。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但肥胖也不等于一定会得糖尿病。
保健品可以降糖
国家有关部门对保健品有明确的定义,保健品仅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注意,它是食品,不是药,不能用于治疗疾病。如果吃了某某保健品降低了血糖,就要注意,这可能只是披着保健品外衣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并不属于规范用药,没有结合日常饮食服用,很可能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等问题,所以建议糖友们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
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这是很多虚假广告词里最常见的用语。但实际上,依照现阶段的医疗水平,糖尿病是无法完全被治愈的。现在对糖尿病的治疗是集中在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上。所以无论什么神医神药都治不好糖尿病,墙上的广告不能,街边的诊所不能,老专家不能,偏方不能,保健品更不能。当然,糖尿病现在无法完全治愈,不代表有病了也可以不去治疗。毕竟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真的很可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