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出诊时,患者家属小王一副自信的表情跟我们说:“大夫,您说我多幸运,我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可是我不仅血糖不高,我的血糖还低呐!”
小心呦!餐前的低血糖症状可能是早期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有些人,尤其存在肥胖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有时会在餐前出现“低血糖症状”,也就是说快到吃饭这个点儿的时候,会出现明显饥饿感,甚至哆嗦、心慌、出汗,只有立马吃东西以后,这些症状才能缓解,细心的人还会告诉我们,越是进餐甜食或稀饭时上述情况越容易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
正常人在进食后大约五分钟左右人体就开始分泌胰岛素,然后餐后半小时至45分钟胰岛素分泌就会达到高峰,之后胰岛素分泌逐渐有下降的趋势,当到餐后3小时左右时,我们胰岛素分泌水平基本恢复到空腹基础的水平。
但是在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常常是进餐后2-3小时才会出现分泌高峰,而体内的血糖已经被消耗,会出现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水平不匹配的情况,相对过量的胰岛素就会导致血糖偏低甚至出现前面所说的低血糖症状。
这些人往往是糖尿病的强大后备力量,据统计目前糖尿病前期人群已高达50.1%,,每年将有5-10%进展成为糖尿病患者,所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意义重大!
如果我们遇到上述情况应该怎么办?
注意监测出现低血糖症状当时的血糖,并及时进食纠正低血糖状态。此外,还应注意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状态,及时就诊,遵医嘱进行规范的血糖管理,以便对于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早期规范诊治及并发症筛查。
调整饮食结构,均衡饮食,每餐中除了碳水化合物,还要要有蛋白质、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摄入,避免进食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尤其高升糖指数的食物。
适量的体育锻炼,避免餐前过量运动。
保持理想体重,减少胰岛素抵抗。
若出现低血糖症状,监测血糖发现低于3.9mmol/l者,除了积极纠正低血糖,还要尽快就诊于内分泌科除外低血糖症背后可能的器质性病因。
推荐阅读
1、听医生的话很重要,但也不能盲目
2、医院血糖控制很好,一回家就高了?
3、“万能的”胰岛素
作者:于海雁
分享
点赞
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