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有位朋友问:我平时血糖控制的不错,基本每三个月都回去查糖化血红蛋白,基本都在7%以下,不过为什么现在还会有并发症呢?
还有朋友问:平时自己的血糖控制不错,饮食控制也比较好,药物也规律服用,但前一段时间自己参加考试,结果血糖突然就波动起来,他说是不是跟考试有关,什么原因呢?
还有人问:自从确诊了糖尿病,自己的头发就开始掉,不知道这有没有关系?
其实,这几位朋友问的问题都跟血糖的波动有关,正是因为血糖会有较大的起伏,不稳定,才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今天咱们就谈谈血糖波动都有哪些影响,该如何改善吧!
人体正常血糖的波动是怎样的?
糖尿病患者跟正常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血糖的波动情况,正常人在没有进食的时候,血糖一般会保持在3.9-5.6mmol/L之间,也就是在这个程度内波动,如果进食了,那么血糖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也不会太大,最高不会超过.mmol/L,而且一般吃完东西后两个小时血糖就会保持平稳,逐渐恢复到没有进食的程度。
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够较好的控制血糖,那么也基本可以维持在正常人的范围内,也许会有涨幅,但不会太大。但如果控制不好,那么就可能要出问题,血糖就跟坐过山车一样了,没吃东西的时候可能血糖就超过了.mmol/L,吃了东西就可能达到6.7mmol/L,甚至超过20mmol/L,这时候如果患者发现自己血糖过高,赶紧注射胰岛素,结果胰岛素突然增加,又会让血糖快速下降,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导致血糖高点和低点相差很大,也就是波动剧烈。
血糖波动大对人体的影响也就比较大,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血糖的大幅波动,这是因为血糖的大幅波动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伤,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大小血管都会出现异常,导致并发症,比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变,脑血管病变等等。而且研究显示,跟血糖偏高的患者相比,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较高,死亡率也比较大。
那么怎么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大不大呢?
其实这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随时测量血糖,尤其是同一顿饭的饭前和饭后血糖情况,以便了解两者的差距,一般建议饭后两小时和饭前的血糖差距应该在3.33mmol/L以内,超过这个数值,一般认为起伏比较大,建议对饮食、运动以及用药进行调整,减少波动幅度。
另一种方法就是,目前有能够通过传感器随时记录血糖的方法,一般是在身体上安装一个传感器,通过仪器扫描可以随时获得血糖,这样就能够通过多次测量获得自己的血糖走势,了解血糖的起伏情况。
血糖波动大的原因?该如何改善?
血糖的波动主要跟以下四个方面有关,改善方法如下:
、跟饮食相关
一般来说,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更容易让血糖快速上升,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不容易升糖,所以建议调整饮食,主要是避免高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白米饭、白面条、甜点等含糖高的食物,转而进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全麦、杂粮、糙米饭等等;其次,可以适量多摄入蔬菜和蛋白质,这类食物也能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减少波动的情况;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讲究一定的顺序,比如先进食蔬菜,再吃蛋白和肉类,最后吃主食;如果在使用胰岛素等药物的患者,就需要定时定量进食,这样才能让血糖稳定,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吃饭晚了,那么可以先吃点东西,避免低血糖。
2、药物因素
这个主要是涉及胰岛素使用的问题,如果胰岛素剂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所以应该多了解自身情况,以及饮食的内容,控制好每餐摄取量,才能有效维持稳定。此外,无论加药或者停药,都要遵医嘱,有时候暂时血糖稳定,患者就自行停药,导致血糖开始波动,或者觉得血糖高了就加量,结果血糖突然下降,这些都会导致血糖波动大。
3、运动因素
运动的强度等因素也会导致血糖的波动,由于糖尿病患控制血糖稳定较差,建议运动时要循序渐进,不可一下子就进行强度较高的运动,也不适合较长时间运动,导致血糖下降较多。有必要的话,带上血糖仪,随时可以测量血糖情况。
4、情绪因素
人的情绪也跟血糖有较大的关系,往往情绪起伏大的时候,血糖也会有大的波动,所以保持好的情绪,精神状态有助于稳定血糖。
对于血糖的监测来看,除了每三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以外,还要注意日常的血糖监测,这样能够了解日常生活对于血糖的影响,可以随时进行调整,避免并发症。
压力会影响血糖吗?认识血糖与压力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回答前面那个关于考试影响血糖的,这确实是个很常见的问题,很多糖友在工作、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导致血糖升高或者波动,糖友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吗?不妨检查看看,最近在工作、课业上是否有新的挑战,或在控糖时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困扰着自己。因为压力也有可能影响血糖表现,造成不同的血糖波动。现在就一起来认识血糖与压力的关系吧!
血糖会受到压力影响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压力,压力就是我们做事情时,如果感到受到威胁,或者有挑战的,就会在行为和心情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应,这就叫压力。一般来说压力是有其正向的意义的,适度的压力,能帮助人们积极面对,进一步提升工作或者学习表现,促进人们能更为努力的解决问题。但如果压力过大,那么就可能出现负面的影响了,甚至可能导致疾病。
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出现压力,人体会进行相应的调节,就可能由肾上腺分泌一种激素,也被称为压力激素,这种激素有提高血糖、血压的效果,本来是帮助人们有足够的能量对抗问题,这时候人们的血糖升高,压力越多,激素分泌越多,血糖上升的就越高。如果压力解除了,那么人体会分泌胰岛素帮助调节血糖,这样人体的血糖就能到正常范围。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就可能出现血糖调节不佳,血糖无法回到正常的情况。所以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因此容易波动。
由于跟胰岛素相关,所以面对压力,型糖尿病患者受压力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那么如何发现压力?
其实,压力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出现,不过每个人个体不同,面对压力表现也不同,不过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可以提示压力正在进行,这时候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血糖会不会被影响:
、身体表现:头痛、头晕、心悸、胃肠不适、腹泻、腹痛、肌肉紧张等等。
2、情绪表现:易怒,脾气大,焦虑不安,抑郁,空洞无力感较强等等。
3、行为表现: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或者失眠,暴饮暴食,喜欢吃高油、高糖的食物等等。
如何掌控压力,稳定血糖?
两个方案一起进行比较好:
一种是日常行为,比如放松情绪、精神,可以通过一些舒缓的运动来调节,比如拉伸、瑜伽等等,睡前不要剧烈活动或者思考,遇事深呼吸等等。
另一种就是通过饮食,摄入含有较多色氨酸、维生素B族以及钙镁离子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们合成血清素,用来调节情绪,放松肌肉,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这些食物包括:肉蛋、乳制品、豆类、坚果、燕麦、玉米、蔬菜等等。
糖尿病会让人掉头发吗?血糖与掉头发有什么关系?
我们来说说另一个问题,就是掉头发是不是跟血糖有关。确实,血糖跟头发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掉头发的原因有哪些?
掉头发的原因有哪些?
其实人体掉头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头发跟人一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会生长、衰老、脱落,所以每个人每天都会掉50-00根头发左右,所以并不是只要看到掉头发就要担心,可能是今天正好你碰到自己掉头发多的时候了。不过如果持续出现掉头发多的情况,而且发现发际线在后移,头发变的很容易断,那么就得注意,看是不是出现掉头发异常的问题了。
一般来说掉头发跟,压力、营养不良、铁元素少、以及遗传有关,但也要看人体的生活、疾病的影响,比如我们说的糖尿病,就很可能导致掉头发的。那么为什么呢?
糖尿病与掉头发的关系
糖尿病影响掉发的原因,主要是血糖控制不好,血糖控制不好,人体的细胞无法吸收能量,甚至很多跟头发生长相关的营养无法对人体有效的吸收,这就导致头发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从而脱落,不过如果血糖控制好,比如进行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后,掉头发的情况就会改善了。
另外糖尿病患者如果过于控制血糖、体重,也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结果导致营养吸收不均衡,从而出现掉头发的情况。
此外,也有因为患病,压力较大,而导致的脱发。
糖尿病者怎么预防掉头发?
要预防掉头发,应该首先了解掉头发的原因,找到原因就能对症改善。比如血糖控制不好,那就要控制好血糖,通过饮食、运动以及调整用药等,如果血糖控制不错还会掉发,那么就看自己的饮食是否均衡,是不是少吃了蔬菜,铁离子摄入不够等等等。平时应该养成少坐多动的运动习惯,这样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要管理好情绪,避免压力,规律作息,这样都有助于改善掉头发的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