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老中医落泪的小方子小孩多汗爱感冒, [复制链接]

1#

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之一,小儿时期由于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大,微血管分布较多,且小儿多活泼好动,故出汗一般比成人多。由于环境温度过高,衣被过厚,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多汗是机体调节体温所必须的过程称生理性多汗。

宝宝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表现为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医学上称为多汗症。如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小儿低血糖、吃退热药过量及精神因素,如过度兴奋、恐惧等。有的宝宝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

在中医上,小儿多汗症可以分为自汗和盗汗,自汗和盗汗常常一起出现,中医认为,自汗是阳虚,盗汗是阴虚。

治疗多汗症,目前还没有特效药。但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应用中药治疗,可收到比较显著效果。

在中医上,小儿多汗症可以分为4型,应该对症治疗:

1、营卫不和型:

所谓营卫不和,就是指防卫于体表的阳气与固守于机体内的阴液的功能失去协调的作用;防卫功能不固,失去对汗液分泌排泄的控制能力,使汗液自行溢出体表。出汗的特点是以自汗为主,以头颈部及背部较明显,甚至白天自汗,晚上盗汗,经常浸湿衣服、头发。平时怕风,天气转变时容易感冒、疲倦。舌体色淡,舌苔薄白,脉细弱。凡小儿患有高热疾病以后,或长期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或服用发汗药过量,时间较长,都容易出现这种类型。

治疗时以调和营卫,因表摄汗为宜。选用*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或玉屏风散加味。

1、*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炙*芪,浮小麦各10~15克,白芍6~9克,大枣、山楂各6克,桂枝1~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玉屏风散加味,处方:*芪、浮小麦各10~15克,白术6~9克,防风,人参(*参)各6克,桂枝1~2克,用法同上。

2、气阴虚弱型:

特别是以盗汗为主,胸、腹部及手足心出汗明显,出汗后摸其出汗部位凉,故有人称为“冷汗”。夜间睡眠不安、吵闹,或手足心出汗前出现发热,平时大便干结。舌体颜色嫩红或淡红,舌苔少或剥脱形状如地图(俗称地图舌)。除结核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伴有此类多汗症外,多数是由于高热疾病及大泻、大吐之后津液耗损引起的。

治疗时以补气养阴,收涩固汗为宜。用生脉散加味,即人参6克(或*参10克),麦冬、枸杞子各6克,乌梅8克,五味子3克,浮小麦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脾胃虚弱型:

特点是有时盗汗,出汗以四肢明显,有时自汗,或白天自汗夜间盗汗。

治疗以健脾益气,固摄止汗为宜。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参、*芪各10克,白术、茯苓、淮山、莲子、扁豆各6克,鸡内金3克,浮小麦8克。水煎服,每日1剂。

4、食积郁热型:

特别是以自汗为主,四肢及额部或颈部出汗明显,有时兼见盗汗。腹胀或伴腹痛,食后呕吐,午后低热,两腮部潮红。

治疗时以消积滞、清热固汗为宜。用经验方三仙汤加味治之。处方:山楂9克,麦芽,莱菔子、茯苓各6克,胡*连、槟榔各45克,陈皮3克,浮小麦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小儿多汗症的预防:

做好小儿保健,增强体质,注意合理喂养,保护小儿正常发育生长,是预防多汗症的关键。

积极预防感冒,一旦感冒,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发汗过多。

小儿患病后要及时根治,以免延误病情或病情反复,消耗机体气津,导致身体虚弱;汗出不固。同时注意做好病后的护理和饮食调理,促进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还想看:

动不动出虚汗,怕冷又怕热,中成药桂附地*丸,有效调理阴阳两虚

奇方妙药治大病--治虚汗、盗汗、自汗立愈方:

一味药,治好“神疲自汗,尿频尿急,小孩子流长鼻涕”

全家受益:桑叶对一动就出汗,吃饭也出汗,盗汗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