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宣教第十六期之低血糖危险误区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对于低血糖,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而且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曾有过亲身感受。虽然说是司空见惯,但大家却未必真正了解,有许多认识误区亟待澄清。

误区一:高血糖比低血糖危害大糖尿病患者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大家知之较多,也非常重视,相反,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性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误区二:饥饿感=低血糖饥饿感通常被视为低血糖症最可靠的报警信号。在许多病人看来,只要是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有些病人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患者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因此,患者应该注意,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误区三:低血糖一定有伴随症状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症状明显,有些患者症状轻微,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后一种情况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上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对于此类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误区四:各种低血糖都跟糖尿病有关虽然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但却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如胰岛b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慢性重症肝病、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Addison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也可导致低血糖。鉴别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十分重要,因为两者的病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误区五:低血糖、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是一回事这三个概念不太一样,其区别在于:①“低血糖”是一个生化指标,指患者血糖水平≤2.8mmol/L,但不涉及症状的有无,换句话说,患者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后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②“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水平≤2.8mmol/L,同时伴有临床症状;③“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此时血糖可以低于2.8mmol/L,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于3.9mmol/L。误区六:缓解低血糖症状吃干粮最有效当患者由于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注射后没有按时进餐等原因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许多患者选择吃馒头等主食来缓解,但奇怪的是,有时连吃两个馒头都不能纠正心慌、出汗、大汗淋漓、饥饿等症状。这是因为没吃对!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这些食物吃进去后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可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才能变成单糖方可被人体吸收,其缓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另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葡萄糖(单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糖果饼干等复杂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