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名医课
《凤凰大健康》主持人
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给大家讲述
只有医生才知道的秘密
年,埃及学家格奥尔格·埃伯斯(GeorgEbers)获得了一些来自木乃伊棺材的纸草文书,定年为公元前年左右。没想到,除了历史学家,这些草纸文书的发现,首先让整个医学界都high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上面详细记载了大量古代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Ebers如获至宝,并迅速将其翻译出版。这本书从此便以“埃伯斯古医书”(EbersPapyrus)之名流传于世,成为医学史上极为珍贵的文献。
王成钢:
就在这本书中,古埃及的医生们记载了一种“多饮多尿”的疾病——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关于糖尿病的文字记载!
人类对高血糖的认识
古代世界里关于糖尿病最详尽的报道和探究来自于古希腊人。公元2世纪前后,古希腊医生阿莱泰乌斯,在书中如此描述这一类患者的症状,至今读来如在眼前:
“这是一种可怕的痛苦疾病……肉身和骨头被不停地融化变成尿液排出。生命是短暂的、令人不快的和痛苦的……难以抑制的口渴、大量饮水和排尿、五脏六腑都被烤干了……患者受恶心、烦躁和干渴的折磨……并会在短时间内死去。”
王成钢:
要知道,在公元2世纪,对疾病有这样的认知,真的是很经典了!
然而,先人的智慧很快被埋藏在中世纪的黑暗,直至文艺复兴的到来……
17世纪,英国解剖学家ThomasWillis在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一个拉丁文词汇Mellitus,意为极甜。并把Mellitus和阿莱泰乌斯在形容这种病时所使用过的Diabetes结合在了一起。
ThomasWillis(27January–11November)
这一刻开始,一个古老的疾病被赋予了新的命名,它的专有名词被叫做DiabetesMellitus,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糖尿病。
王成钢:
所以当身边再有人说,糖尿病是“现代病”、“富贵病”,可以用以上知识怼他们,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而且与贫富无关。
时至今日,高血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据统计:全球约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另有3.18亿成年人属于高血糖。
再看看我国的情况: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1.1亿,位居全球第一。
王成钢:
唉……任重而道远哇!
一句话讲清I型II型糖尿病
王成钢:
请大家现在回忆一下高压锅减压阀的原理(这句话不算)
铁秤砣是“感受器”,负责实时监测锅内气压的变化;撒气孔是“效应器”,一旦压力太大,立刻排泄出多余的空气。这两个系统哪一个出了故障,都会导致锅内压力的异常升高,最终把好端端的高压锅变成随时可能爆炸的空气炸弹。
人类的血糖调节系统虽然精密,但原理和高压锅相似。
血糖“感受”器:胰岛素
胰岛素就是我们身体里天然存在的血糖感受器。如果这套系统出了故障,换句话说就是不管血糖水平多高,身体都压根检测不到!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胰岛素,血糖水平无法下降,就会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病。
王成钢:
血糖“感受器”失灵的糖尿病,就是I型糖尿病。这是一种较为小众的糖尿病,可能仅占到所有糖尿病患者的5%~10%。直到今天,人们仍不完全清楚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血糖“效应”器
这套系统出了故障,我们的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不再听胰岛素的指挥,不管来多少胰岛素分子报警,肌肉和脂肪都拒绝吸收葡萄糖,肝脏也拒绝停止生产葡萄糖,等于高压锅的铁秤砣都被顶起来了,就是不撒气,那么结果还是一样——血糖不可遏止地上升,从而带来糖尿病和高血糖。
王成钢:
血糖“效应器”失灵的糖尿病就是II型糖尿病——更加主流的糖尿病。II型糖尿病与身体的整体代谢状况有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超重、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当然,一些严重的II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同时使用胰岛素,双管齐下控制血糖。
高血糖用药指南
其实,就在一百年前,糖尿病还是一种绝症,跟现在的肿瘤一样可怕,人们对它束手无策,只能用一种惨无人道的方法治疗——饥饿疗法。
王成钢:
直到年,加拿大医生班廷(Banting,SirFrederickGrant)用条狗和一个暑假,发现并提取了有活性的胰岛素。
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授予胰岛素的发现者班廷。为了纪念班廷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在年将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王成钢:
其后的不到百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系列治疗高血糖的药物,每一类新型降糖药品的问世,都付出了一辈医学家的毕生努力,来之不易啊!所以对于高血糖的朋友来说,吃错了就不太好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用药控糖呢?
下面我就为大家科普一下,降糖药的权威用药指南!
1
二甲双胍——最受推崇的降糖药
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证据最充分、卫生经济学效益最高的单药。适用范围广范,无论患者是否超重均可应用!
它是通过减少葡萄糖被释放到血液中,促进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该药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
二甲双胍不仅应用于II型糖尿病,对于I型糖尿病,联用后,能够降低10%的胰岛素用量,从而减少了使用胰岛素所带来的体重增加风险。
禁忌与副作用:
二甲双胍以副作用少、药物应用相对安全著称,基本上没有不能使用的禁忌症,但孕妇、哺乳期及10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其副作用,主要集中在引起胃肠道反应、低血糖、诱发乳酸性酸中*及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服用方法
二甲双胍放在饭前半小时或者饭后半小时都是可以的,但如果胃肠功能不太好,建议放到饭后半小时吃。
2
磺脲类药物——最经典的降糖药
磺脲类药物是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名带格列),能起到强大的降低血糖的效果,是糖尿病治疗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
王成钢:
临床常用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禁忌与副作用:
磺脲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症,体重增加。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光敏性皮疹等。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严重的肝或肾损伤和处于妊娠、哺乳期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使用。
磺脲类药物按照药效时间,分为短效类和长效类。
对于餐后血糖高的朋友,推荐选择短效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和格列吡嗪,一般每天服用2~3次;
如果空腹血糖高,推荐选择长效类: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及相关缓释、控释制剂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这些药作用较持久,一般每天服用1次即可。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高的朋友,更适合长效磺脲类制剂。
服用方法
磺脲类药物宜在饭前服!不然容易引发低血糖!
短效: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长效: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及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在餐前即刻服用!
王成钢:
特别提示:两种磺脲类药物不可以联用,或者自己增加药量,会大大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3
α糖苷酶抑制剂
——最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控糖高手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淀粉类食物所产生的糖类在小肠前部分的吸收,降低因进餐而导致的餐后血糖的升高,并间接改善空腹血糖,十分适合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糖尿病人,被称为“最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降糖药”。
可以用于II型糖尿病,也可以用于I型糖尿病,用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这类药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王成钢:
这类药物因为延缓食物吸收,糖类在小肠内分解及吸收时间变长,在肠停留时间也延长,会导致肠道细菌酵解产气增多,通俗地讲,吃这类药物爱放屁!
不过,α糖苷酶抑制剂引起的排气次数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副作用,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可能会缓解!不用太过担心。
禁忌与副作用:
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联合其他降糖药使用时,如出现出汗、脸色苍白,可能是低血糖症状。服用面包、糖块不能立刻起效,因阿卡波糖会减缓面包、糖块的吸收。此时应首选服用葡萄糖(如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粉)来纠正低血糖症状。
服用方法
α-糖甘酶抑制剂服用时应该嚼碎,与第一口饭一起咽下,这样能够更好达到延缓食物吸收的目标,一般一日口服三次。
4
格列奈类药物
——安全有效的“餐时血糖调节剂”
格列奈类药物主要适用是具有一定胰岛细胞功能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及米格列奈。
格列奈类药物也属于胰岛素促泌剂,堪称“闪电侠”。
其“快开”作用显著增强进食后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从而控制餐后高血糖。
“快闭”作用不增加胰岛素分泌总量,从而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减少低血糖风险。
禁忌与副作用:
低血糖风险低,吸收快、起效快,降糖作用发挥后排泄快,一般不会蓄积,很少引起低血糖;
肾功能不全的朋友也可以应用,尤其“瑞格列奈”可以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安全应用,但5期禁用。
服用方法
这类药物每日口服三次,在三餐前15分钟左右服用,其服用灵活,不进餐不服药,无论每日进餐几次,只要每餐前服用即可,特别适合吃饭没规律的人群!
王成钢:
当然,血糖已经高了,还是劝您老老实实的规律时间进食啊!
关于高血糖的四大谣言
N1
谣言一:糖尿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很多虚假广告利用患者求医急切心理,打出此最常见的虚假广告。治愈糖尿病不仅是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梦想,也是我们医生的梦想。
可惜,依照目前阶段的医疗和科研水平,仍然没有一种真正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被批准用于临床。
王成钢:
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去轻信那些所谓“彻底治愈”、“完全根治”、“彻底告别”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他们全部不能治愈糖尿病。当然,这也不代表放弃治疗,还是要吃专业的降糖药!
N2
谣言二:使用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会上瘾”是另外一个典型的有关糖尿病的广为流传的谣言。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的使用非常重要,不少患者担心对胰岛素的依赖是因为胰岛素上瘾。
其实大可不必,胰岛素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有些患者胰岛功能降低,自身产生的胰岛素不够,或者机体产生了胰岛素抵抗现象,所以需要外源性的胰岛素帮忙。
另外说一句,为了验证外源性胰岛素对于人类的安全性,之前提到过的那位神人——加拿大医生班廷,是在自己身上注射论证的!所以,大家放心吧!
王成钢:
其实,这就跟人的正常饮食一样,肚子饿了要吃饭,口渴了要喝水,当身体已经不能分泌或者产生的胰岛素不足时,就需要从外界补充,这是人体生理必须的,谈不上“上瘾”。
使用胰岛素是很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I型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II型糖尿病中,部分患者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N3
谣言三:血糖越低越好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谣言。很多患者听信此谣言,急于求成,一味的盲目追求降低血糖。其实,越是高血糖人群,越要特别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王成钢:
一般来说,当血糖低至3.9mmol/L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如果长期血糖较高的患者,可能在低于5.5mmol/L时就能出现症状。
低血糖早期症状为: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苍白等,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意识模糊、精神失常、昏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控制血糖要个体化,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
高血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定期监测血糖,如近期生活规律,每周监测两次以上;
如近期生活不规律,或调整了降糖药,或其他原因身体不适,则应加大监测频率,防止低血糖。
N4
谣言四:高血糖患者不能吃水果
很多水果很甜,又因为高血糖不能吃甜食,有些人“谈虎色变”,所以高血糖不能吃水果的谣言便应运而生。
其实,新鲜水果美味可口,并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果胶等,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实际上,高血糖患者对水果的选择与一个概念:血糖生成指数(升糖指数)有关。
升糖指数越高,对血糖控制越不利。
常见水果蔬菜比如*瓜、西红柿升糖指数小于15,苹果、梨子约为36,香蕉、猕猴桃、芒果为52-55,菠萝、西瓜较高,分别为66和72。
另外,不同水果、蔬菜含糖量不一样。
西红柿、*瓜含糖量在5%以下;鸭梨、桃子、葡萄、哈密瓜、菠萝等含糖量在8%-10%;含糖量在9%-13%的有苹果、橙子、橘子、柚子等;含糖量在14%的有柿子、桂圆、香蕉、荔枝、猕猴桃等。
王成钢:
所以,高血糖患者挑选水果、蔬菜的原则是:选择含糖量低并且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少量进食。
所以,高血糖患者只需要注意避开糖含量高、升糖指数高的水果,比如榴莲、荔枝、菠萝、西瓜等等,注意进食水果的时间以及时机。注意事项如下:
高血糖人群进食水果准则
1、必须要在血糖保持稳定之后才能吃。
2、在两餐之间吃,这样才能保持血糖的稳定,不宜在餐后立即吃水果。
3、至于水果的量,以自己的拳头比较,差不多大的就行了。
4、由于个体差异,食用水果后积极监测血糖,找到适合自己的水果以及品种。
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