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凡老交警的非凡故事记交警和平支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53.html

刘长玉,交警和平支队贵州路大队违法处理交警。长年战斗在交通管理服务第一线,踏实认真,恪尽职守,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他曾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获得天津市公安局嘉奖、1次评为“八五”立功先进个人,先后获得“天津市先进青年民警”、“政法系统廉洁执法勤政为民优秀干警”、“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天津市最佳交通民警”,天津市“爱民模范”、“43届世乒赛先进个人”、“学法用法先进个人”、“和平区十佳公仆”称号、天津市劳动模范。从警三十多年,用扎实奋斗,敬业坚守,长期“执法零过错、群众零投诉”的突出成绩,在平凡工作中诠释着对党忠诚,为民服务之情。

开启“圆梦之旅”平凡岗位铸辉煌成绩

今年57岁的刘长玉,年参军后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锤炼了3年,培养出了雷厉风行、永不服输的军人作风。年12月他参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开始了风里来、雨里去的交警生涯。“那时候小孩子都希望能够当兵、当警察,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匡扶正义,所以退伍之后就开启了另一段‘圆梦之旅’。”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刘长玉眼中充满了坚定和不悔。

“圆梦之旅”开始后,刘长玉先后在多个岗位执勤,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年脱颖而出,被选入全市闻名的黄家花园岗。无论风雨寒暑,刘长玉用标准而优美的指挥动作,把自己锤炼成了“津门一景”,在交警这个平凡岗位上,从一个普通交警不断成长,竞聘担任了现勤组警长,每天跟班出勤、巡查和替岗,风雨无阻,没请过一次假,也没耽误过一次班。

如今在贵州路大队依然流传着他的故事,一个炎炎夏日的中午,刘长玉在岗台上一丝不苟地打着正规手势指挥交通,烈日暴晒。配发的岗伞就立在旁边,没有打开。当被同事问及缘由时,刘长玉憨厚地笑着说:“我就是想让过往的群众看看咱们执勤民警有多辛苦,让不遵守交通违法的人不好意思再违法。”一句朴实的言语,看出刘长玉对待工作认真到近乎苛刻的态度。

就这样,通过不懈地努力奋斗,在这三尺岗台上,刘长玉相继获得了天津市最佳交通民警、天津市先进青年民警、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政法系统廉洁执法勤政为民优秀干警、3次个人三等功等多个荣誉。

因病变换岗位克服困难不甘落后

年夏天,因积劳成疾刘长玉患上了胸椎管压迫症,行动坐卧严重受限,腰腿经常疼得让他直冒冷汗。经过8个月治疗,身体逐渐恢复,但落下了行动不便的病根。这对向来生龙活虎、视工作如命的刘长玉来说,无疑是严重打击。可他并没有因为病痛而消沉,积极治疗、坚持锻炼,与病魔作斗争,他要和同事们一起“战斗”。在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后,他立刻提出要参加工作,再次走上工作岗位,离开了现勤岗位,协助违法处理交警负责违法文书、票据台账等工作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年,交警贵州路大队组建违法处理大厅,这里便成了刘长玉的新岗位,开始了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平凡之路。

违法处理工作看似清闲,实则工作量大、十分辛苦,高峰时期日均打印处罚单据数量甚至高达余人次。为了不让群众跑冤枉路耽误时间,刘长玉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到岗,延时下班,中午放弃休息。刘长玉的家离单位将近10公里,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上下班,只有雨雪天才会去坐公交车,只是出门时间要提前到五点半,这样才能赶上第一班车,才能保证服务大厅准时开门。为了减轻刘长玉的工作压力,大队领导专门嘱咐他要按时下班,并安排值班交警接替他的工作,但刘长玉认为其他同志对这项工作不熟悉,可能会影响效率,还是自己做更稳妥,所以一直坚持接待完最后一位群众才下班。

“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混日子的人,不思进取,我有梦想,我的天性就是不甘落后,作为‘老交警’更要展示新形象,带头苦干、服务群众。”一台电脑,一张椅子,一个水杯,长时间坐立接待群众、耐心解答好群众每个疑问,这些成为了“老交警”刘长玉的“标配”,也是违法接待岗位的真实写照。

讲理“好脾气”连续17年无不亮投诉

在交通违法处理接待的岗位上,刘长玉一干就是17年。每天前来办理手续的群众,都可以看到一个面容和善、态度谦逊的“老交警”,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群众,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就算有人因为被处罚心存不满大声吵闹甚至叫骂,他也不急不恼,讲理讲法,努力让每一个人都心服口服。

有一次,一位男青年因对违法停车被处罚问题感到不满,来到大队违法处理大厅反映。当时年轻人的言语有些激动,刘长玉一边心平气和地询问缘由,一边耐心地解释违法停车相关法律规定,男青年消除了误解,接受了处罚。在场群众纷纷为刘长玉合理合法的“官方发言”点赞。久而久之,刘长玉转型成为了群众身边的“好脾气”交警,展现了天津交警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新形象。

因为走路慢,刘长玉每去一次卫生间都需要十几分钟,为了不让群众多等,他就尽量少喝水,有时甚至一天也喝不了一杯。他的身体也不能久坐,坐时间长了站都站不起来,可是赶上来办手续的群众多了,经常是一坐就是半天儿,而当所有的群众都走了之后,刘长玉最少要用十多分钟才能重新站起来。但是不管多疼多累,他面对群众时,永远保持着热情和耐心,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零不良投诉的记录。年,他还被评为和平区十佳公仆。

立足平凡岗位多角度服务好群众

多年在交通违法处理接待岗位上工作,刘长玉总结并积攒了丰富的为群众服务的经验。为了让办理业务的群众不跑第二趟,交警贵州路大队违法处理大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几点,只要下班前进入大厅的群众,他们都会全部接待完才再下班,不让群众白跑路。说着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有时快到下班时同时来了好几个人,或者一个人有多条违法记录,处理起来就需要一段时间。刘长玉和同事们克服自身困难,始终坚持每天最后一位群众办完手续离开后再下班,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期间,群众违法处理业务需求量大,刘长玉每天早出晚归,做好违法处理大厅日常消毒工作,为群众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为更好地办理群众日常业务,刘长玉细化措施,改进服务方式,主动为驾驶证、行驶证等即将到期,亟需迅速办理业务的“着急”群众开设“应急窗口”和“绿色通道”,及时解决群众业务需求。

为加强交管业务“网上办、自助办”等政策的宣传,刘长玉坚持“办理业务与宣传教育”同步进行,提示群众可通过交管手机APP等软件办理业务,并主动操作示范,引导群众通过网上办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便民服务工作,保障群众基本业务需求。

在《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普法宣传中,他立足“窗口岗位”服务群众,在窗口部位张贴宣传海报,日均接待答复群众关于《若干规定》的咨询百余人次,努力让每名群众都知晓《若干规定》相关内容,共同参与到文明交通共建中。

热情帮助群众在岗1分钟奉献60秒

年5月23日,一位年近七旬山东籍老人来津就医时不慎与家人走散,刚好走到交警贵州路大队违法处理大厅门前,情急之下老人向正在为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的刘长玉求助:“警察同志,我迷路了,我找不到入住的宾馆了。”刘长玉一边安抚老人不要着急,一边耐心询问老人家属的信息。得知老人入住的酒店后,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不佳,担心归途会发生意外,主动帮助联系老人的女儿,又向领导汇报安排警长驾驶警车护送老人平安回到宾馆与家人团聚,获得群众赞扬。

年7月的一天中午,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来办理交通违法处罚,等把所有违法单据都打完已过了12点,刘长玉看着驾驶证上老大爷的住址比较远,怕他年纪大了,饿着肚子开车回家途中身体发生状况。刘长玉告诉老大爷先别走,等一会儿,随后挪着步子去食堂,端来了一份午饭,非让他吃完再开车回家。老大爷捧着饭问了句:“交通违法了还管饭?”刘长玉笑了笑说:“不是怕您饿着肚子开车回家嘛,万一低血糖了可不得了。”老大爷感动极了,吃了饭,表示以后一定守法开车,坚决不违法了。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对于刘长玉来说,虽然这些点滴小事儿并不起眼,但也是为群众服务,也是一名警察应该坚持做的。“从警一生,就要奉献一生”是他时长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刘长玉常说:“在岗1分钟,奉献60秒,只要在岗一天,我就要像一团火一样熊熊燃烧,做好每件业务办理工作。”每次看到群众心满意足地办结车驾管业务,他心里便有一种满足感,他在辛勤工作中寻找到了付出的快乐,在平凡岗位上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甜。这就是刘长玉——同事眼里的“三高”战友,办理效率高、接待频次高、群众满意率高;领导眼里的“三强”标杆,敬业精神强、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群众眼里的“三心”交警,忠心、公心和爱心,他在平凡的交警岗位上述说着“老交警”非凡的故事。

刘希萍摄影毕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