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云机场连续2922天稳定供电
国际电力讯:十年前,荔湾区的石板街巷上方还是满眼的蜘蛛,新白云机场的上空尚一片寂静。十年后,,这座城市的面貌经历了巨变,也对供电提出了更多挑战。西关大屋门前换上了新电表,白云机场24小时灯火辉煌。万家灯火中掩映的,是一座城市勃勃的生机和南方电公司不断追逐的新目标。
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自2004年8月投运以来,已经走过整整八年。八年来,白云机场已开通123条国内外定期航班航线,其中国内航线86条,国际及地区航线50条,每天有超过500班航班起降。
当广州这座城市不断变化和扩张之时,白云机场也在经历它自身的变化。今年8月3日,白云国际机场正扩建第三跑道与二号航站楼(T2)正式动工,这一举动将使得广州空港的旅客吞吐量成倍增加,从目前的4500万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8000万人次。
随着吞吐量的增加,它将更加不能承受停电的压力,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更高。
过去这八年,白云机场保持了2922天的光亮纪录。
一户一册 量身打造供电方案
“所有奥妙都在这部"一户一册"里面。”白云供电局营业部*文昊拿出了一本46页的《重要客户档案管理手册》。这里面详细记录了白云国际机场的供电线路情况、电气设备信息、装备与人员、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
*文昊口中所说的“一户一册”,是白云供电局为重要用电用户“量身打造”的用电方案。这本手册的首页上突出注明了白云机场停电可能造成的影响“直接引发人身伤亡、造成较大范围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2009年8月,国内某大型机场突然发生停电事故,机场被迫关闭5小时,造成148个航班被延误,数万名旅客滞留机场。有关国内外机场的停电事故的也时常见诸报端。因此,预防停电事故发生成为了白云供电局为白云机场进行供电服务的重中之重。
白云机场自建成以来,便成为白云供电局的重点保电用户。特别是亚运以来,白云供电局进一步搜集重点客户信息,完善专项保供电管理机制。白云机场的《重要客户档案管理手册》不断修订。白云供电局副局长武华说,客户的档案手册是“百科全书”,要时时更新,时时记录,只有把所有细节信息都一一掌握,才能避免突发事故发生时手足无措。
目前,白云供电局共建立了18家重要用户的用电保障方案。由于很多重要客户供用电设施多属专变设备,为自主产权,由客户自行负责维护,为了避免出现停电处置不当情况发生,白云供电局还组织这些用户的内部电气管理人员共同制定了电力事故的基本处理与操作流程。
“有供电局专业人士的指导,我们维护这些电气设备也更加放心了。”白云机场工程管理处经理梁大勇说道。
望闻问切 上门巡诊
由于白云国际机场自身用电的特殊性,白云供电局的供电服务被限定在了外围保障范围。除了保障机场自有变电站的受电质量以外,白云供电局还定期开展一系列上门“巡诊”服务,对机场内各个配电房设施、后备电源发电机、线路情况等开展“拉式”排查,定期召开大客户服务会议,开展供电技术交流会。
“只要是重要节日和重要会议,我们都是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天晚上10个人在所里值班,时刻监控机场的运行和设备情况”。白云供电局人和供电所所长沈震表示。
机场对供电安全要求非常高,配套建设的供电设施,完善的应急预案,充足的后备电源是保障机场各个环节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跑道、塔台、候机厅、通讯等重要场所、设施均要有应急备用电源,而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庞大能量系统,就必须要与机场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
早前,国家总理温家宝视察广州,白云供电局在收到通知后,立即主动联系白云机场,提前一周进到该高压设备场,对设备的各种运行性能进行反复测试、并成立应急组织预案,每个电杆、每个变台均有专人值守。实行24小时监控制,其负荷运行情况派专人运送发电机到现场,此外,白云供电局也专门调派一辆发电车前来支援,为保供电增加砝码。
“白云机场建成至今有8年,没有出现任何供电问题”,白云机场有关负责人表示。
白云机场已开通123条国内外定期航班航线,其中国内航线86条,国际及地区航线50条,每天有超过500班航班起降。至2020年,白云机场吞吐量将增加到2020年的8000万人次。
白云机场投入使用8年来,维持2922天的光亮纪录,未出现一起因电引起的供电问题。
再投367亿元人民币进行电建设,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低至58分钟。这是广州2015年的目标。位于广州西边的荔湾区,去年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为55.2分钟/户。
蜘蛛不见了 架空电线改走地下
荔湾,逢源北街,石板巷道。有着百年历史的西关大屋挂上了崭新的电表。墙面不见繁杂的电线,电缆分线箱上贴着醒目的标识,每条线路和每个表箱的名称都标注清楚。
“老城区的街巷窄小,房子老旧。过去,残旧的电线像蜘蛛一样横拉在房子之间,跳闸停电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甚至一天会停好几次电,用电质量是"老西关"们抱怨得最多的问题。”昌华街*工委的管理人员说,电力改造后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改造自2010年始。荔湾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当年起,荔湾供电局着手对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的电线与电表进行整改,以配合对西关荔枝湾的改造。原先的架空线路改走地下,电子电表取代了残旧电表,用上了全透明的新型表箱。对符合条件的用户进行一户一表改造,解决了容量小导致的用电质量问题。“西关是广州的岭南文化名片,我们的线路及计量装置改造,既能为广州形象增分,也保障了居民用电安全和计量准确。”荔湾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1年,荔湾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为55.2分钟/户,历史性突破1小时/户的大关,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为0.26次/户。这意味着该区提前实现了南方电公司2015年的目标2015年,珠三角主要城市实现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67分钟的国际先进目标。
今年中,广州供电局提出2015年要实现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58分钟。
55.2分钟还不是终点。荔湾供电局对自己提出了“低于30分钟”的高要求。
社区经理24小时开通
在荔湾供电局的营业厅里,有专门的引导员主动为来办事的客户提供咨询,进行分流引导。如果居民不想去营业厅,在小区里也可以咨询抄表员。按照荔湾供电局的要求,每个抄表员每天要向10位以上的客户“打招呼”,建立街坊邻居般的信任关系。
抄表员和一部分营业人员同时也是社区客户经理,他们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解决居民的用电问题。目前,荔湾供电局已经将社区经理服务推广到了辖区大部分300户以上的小区。
2011年盖洛普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荔湾供电局得分为85分。这一分数超出了新加坡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得分。
2011年,荔湾供电可靠率为99.9895%,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为55.2分钟/户,同比下降69%;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为0.26次/户,同比下降57%。
荔湾供电局的目标是,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30分钟。